人性到底能有多恶?一篇文章告诉你

2022-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爱阅知识馆

点击上方关注【爱阅知识馆】  ☑ 后台回复:福利,免费领取学习礼包,职场干货

◉ 每天带你 自律成长丨知识充电丨阅读写作

▶ 做一个有温度的价值传播者


“人之初,性本恶” 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出自于《荀子·性恶》。

《荀子·性恶》中的原句: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用现在的话来翻译就是:今天的人可以受到老师和法律的影响,积累文学经典知识,遵守礼仪,是绅士;任性,习惯放荡,违反礼仪,是恶棍。从这个角度来看,很明显,人性是邪恶的,他们的善良行为是人为的。

一、“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自古以来,“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永恒的辩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都有其道理,难以区分。

1993年,复旦大学与台湾大学展开了一场辩论,即狮城舌战,引起了很大反响。台湾大学是正方形,主张人性本善;复旦大学是反方形,主张人性本恶。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辩论。可以合理地说,这样的辩论应该更有利于主张善的一方,但复旦大学的辩手抓住了另一方的漏洞,连续五次以不同的形式提问,最终问倒对方。

他们问:如果人性是善良的,那么善花是如何产生恶果的呢?世界上还有坏人!

人性是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很多时候,为了造福自己,他们会不自觉地伤害别人。这样,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为自己争取的利益,也受到了别人的伤害。时间长了,伤害带来的痛苦超过了利益带来的甜头。于是,人们互相讨论:让我们订一份契约。我不伤害你,你也不伤害我。我们都利己利人,好吗?这份契约就是我们所说的善。

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人性本恶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当然,这不是一个肯定的答案。也许有一天,哪位大师能想出更好的辩论,证明人性本善的说法。

二、 人性中的恶确实存在

我想说的是,人性中的恶确实存在。

最近很火的一部韩国犯罪片《少年法庭》,讲述的就是不同未成年犯罪审判经历。

第一起案件是一名13岁的男孩向警察局自首,声称他杀死并分裂了一名8岁的男孩。他在讲述犯罪过程时没有后悔。然而,警方发现案件中有共犯,是另一名17岁女孩。

两名青少年密谋虐杀孩童,令人不寒而栗。

无独有偶,人性能有多邪恶?有一本书叫《失语者》。主角是被称为幽灵男孩的马丁,是一个卧床13年的男孩。

其实书中的原型是作者本人,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噩梦难醒的时光。

在这13年里,他显然醒了,但没有人知道。他亲身经历了护士的性侵和折磨,但他无法抗拒,甚至无法发出声音。

他只能看着穿护士服的女人走近他的床,对他做出可耻的行为。

他想责骂他,但他说不出话来。他想发出一动作,让外面的人发现他,但让他绝望的是,他的身体不能动。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护士猥亵和强奸他,独自耻辱。

三、 人或动物的本质是自私,这是原罪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的人越来越讨厌善良?

有人认为好人没有好报的情况太多了,以至于人们不再相信善良,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奸恶。

有些人认为人善被欺,马善被人骑。与其成为一只被欺负的羊,不如成为一个凶猛的人来拯救自己。事实上,这种人善被欺负的言论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现在做好人的成本似乎有点高。 不

我相信很多人会想,什么是做好人的成本?

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四类。首先是时间成本,其次是生活成本,第三是人格成本,最后是金钱成本。只要这四种成本受到影响,人们就会选择远离善良,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肆无忌惮。这不是人们的错,而是世界环境的问题。

当世界环境出现问题时,一切都会发展到肮脏的一面。这就是所谓的污浊成为常态,光明成为罪。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善良的成本过高,最终导致人性崩溃。

人或动物的本质是做自私的事情,这是原罪。自私的过程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只有两个结果。自私是邪恶的,自私是善的。这是现代社会标准下最低标准的结果。当今社会的善良是文明社会引导的共同标准,是人人生存共同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上述不损人利己。

当然,论证人性是邪恶的并不是让每个人只看到人性的阴暗面,从而对世界失去信心。相反,人们应该更好地制定规则,通过了解人性中的邪恶来约束人类;也通过了解这些邪恶,让自己知道不要总是愚蠢地相信别人。

今日话题:你认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