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是美
上学期我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因为教学和班级事务比较繁忙,读的比较粗,但也能真切感受到这是一本好书,假期里,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我都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对比和思考,受益匪浅。
薛法根老师在《宁静是美 》这一章节,指出了很多老师在听课时的一个普遍的误区 :当一位老师 在课堂上让学生静心思考,用笔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听课老师便会议论纷纷,似乎这时没什么可听的,更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老师的巡视点拨,直到交流的时候才被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吸引,殊不知,所有的精彩都蕴藏在之前的潜心阅读里,所有的教学艺术也都蕴藏在之前看似不经意的巡视里,这十多分钟的宁静,恰恰是课堂最精彩的时候
宁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有激情四溢的课堂也有沉静如水的课堂,有婉约细腻的课堂也有豪放大气的课堂,有平淡朴实的课堂,也有幽默智慧的课堂,而宁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状态,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这样的境界,应该是本色的,是一种返璞归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心头一震,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我上过无数次公开课,也听过、参评过无数节公开课。不可否认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把上好课的主要标准,都定位在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具体到我们语文课来说,就是学生读文时兴味盎然,入情入境;谈体会时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课堂上书声琅琅,掌声不断,基本就算是好课了 。
而薛法根老师的观点,却让我们 顿悟 :如果把语文课 比作一幅风景画 ,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笔--学生的思考,或者说我们语文课中学生思考这个环节过于轻描淡写,短短的三五分钟,学生还来不及品味,来不及揣摩,来不及批注,老师的一句“谁来展示”便草草收场,结果就是大多数孩子对文本根本就没有真实深刻的领悟,展示起来,要么磕磕绊绊,要么粗浅幼稚,偶尔班上有几棵“灵芝草 ”借助教辅书一针见血地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 ,老师就会以点带面的认为全班都会了。一节课,就这样结束。
就像薛法根老师说的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又能带来多少情感的体验呢,又能给多少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记呢?如果说课堂上,孩子们的展示是在迸发思想的火花,那么思考,就应该是寻找酝酿火种的过程,怎么能走过场呢?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慷慨的拿出时间来,让孩子们去充分的思考;都应该潜心研究一下,怎样巧妙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这个思考体验的过程。只有这样,宁静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最真,最美,最靓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