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1)| 勇武忠烈,孤微发迹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县人,可能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年少时担任县吏,十七岁时驱逐过海贼,代理县尉;句章发生叛乱,他以郡司马的名义招募一千多人,帮助州郡击败贼寇,被任命为盐渎县丞;后来又转任盱眙县丞、下邳县丞。
黄巾起义爆发后,孙坚被中郎将朱儁举荐为佐军司马;破宛城立下首功,官居别部司马;后被封为议郎;贼首区星在长沙作乱,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越境讨伐贼党,被赐封为乌程侯;随袁术讨伐董卓,代理破虏将军,任豫州刺史;后征讨刘表,在与黄祖的作战中,巡视岘山时被敌兵射杀,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武烈皇帝。
孙坚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时期(前三国时代)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但无论从结果上看,还是从他的个人事迹分析,他都不适合也不会成为一方霸主,而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汉臣,一名军事素质卓越的大将军。
年少时的他遇到海贼抢劫,没有丝毫畏惧,在连自己父亲都劝他“非尔所图”的情况下,仍旧执刀上岸,左右呼喊指挥,假装实施围捕一般,吓退了贼寇;并追上其中一人,将其首级割下带回;由此可见,孙坚不仅胆大,而且很有战术头脑,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后来参与的一系列作战中,孙坚都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不愧“孙武后人”的名号;平黄巾军时,曾独当一面,率先登城;镇守长沙时,不仅攻克区星的军队,还跨境讨贼,威震三郡;加入联军后担任先锋,曾斩杀华雄,逼董卓西迁;除此之外,他议杀董卓、问斩张咨以及索要军粮的事迹,都表明他奉行严明的军纪,善于治军,有大将军的风范。
孙坚出身卑微,一心报国;他出生在汉王朝最昏暗的年代,面对着不可避免的乱世,却无能为力;然而在这个群雄割据的年代,他却独自为了国家四处奔波,剿灭贼寇,义正言辞地拒绝董卓的联姻,是诸侯联军中唯二的怀揣着“匡扶汉室”理想的汉将,另一位则是昔日的曹老板;后来发生的一切,注定孙坚没能成为同曹老板一样的人物,没有为子孙留下一片江山,但他孤微发迹的英雄故事,却一直激励着子孙后代。
孙坚的一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是在为国讨贼的南征北战中度过的,只是不知多年后,他听到子孙们称他为武烈皇帝的时候,会不会怀念“汉破虏将军”这个称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评:“孙坚胆大有志,机智灵活,拥有战术头脑;奉行法令,军纪严明,以此扬立军威;作战功高,勇武忠烈,虽出身卑微,却一心报国;实为汉将,而非霸主,亦是英雄,不愧孙武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