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淡然老人”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是讲书人》的主讲人张森,今天我来讲一本具有魔力的书:《活着》。
《活着》这本书讲述了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大炼钢铁运动和自然灾害时期等,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后生活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而命运多舛的他依然淡然乐观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从中可以看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本书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的一种态度,同时也表现出福贵面对生活巨大的打击仍然乐观豁然面对生活的态度,而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所以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随着死亡的重复发生,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处于偶然:儿子友庆死于抽血过多,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因吃豆子撑死,真的可谓是命运多舛,最后福贵所有的亲人都一个个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或许经历的太多太多,命运多舛的他是那样乐观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作者余华的写作风格简洁而有力,直抵人心。小说的结尾令人难忘,经历了几番亲人离世的苦难之后家里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贵给他的老黄牛也取名叫福贵,便从此以后和老黄牛相依为伴,没有了亲人的陪伴但是仍能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福贵经历了众多的死亡,对他来说,活着就是面对死亡,而他的 “情感洪流早已在岁月流逝中渐渐平息下来转化为一种饱经忧患之后的淡然和知命
正如生活哲学中所说:淡然心态超越存在苦难。当福贵在叙述自己的苦难故事时,在作者听来不像是在抱怨过去的苦难人生,而像是在温馨的回忆。每回忆一次过去,仿佛他就可以一次一次的重度此生了。那么是什么使福贵能够做到如此境界呢?我认为是福贵特有的淡然心态。福贵在叙述过去存在的苦难时,完全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能够做到如此淡定,非有淡然心态不可!或许有人认为福贵对于过去的苦难已经麻木了才会如此,其实不然,如果麻木,福贵能向“我”讲述他曾经精彩的故事吗?如果麻木, 他还能在经历一切苦难之后,和一头仅存的老黄牛悠闲的生活吗?可想而知其结果是否定的。福贵正是因为对过去存在的苦难以淡然心态去面对, 才能在经历一切苦难之后生活下来。
作为全家唯一活下来的人,我觉得这考验他的并不单单是坚强,忍耐,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淡然。福贵如果没有苦难的磨砺,他可能永远是个寄生虫,永远长不大, 甚至永远是个二流子。所以应该感谢苦难,是苦难让他变得成熟,变得坚强。参透人生百态,见过的太多太多,亲身经历的也数不胜数,青年时的年少轻狂致使他赔上了全部家产,而且过的日子一败涂地家破人亡,老年时的家人相继离世的悲痛使他淡然面对生活的态度更加明显。
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活着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我们拥有生命但不代表我们就是活着、生命就是我们生活的保证,至于拥有怎样的人生那才是活着。时间会把一切带走,我们身边的一切,都会被带走,珍惜现在,是你最重要的事。不卑,不亢,心从容;不争,不喧,心平静;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随和;不艾,不怨,心坦然。生命,有长短;生活,有苦乐;人生,有起落。在现实面前,看清自己,认清事实,看淡结果,一切只求心安,淡然……最好的生活永远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