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芥川龙之介《齿轮》

2023-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无比芜杂的心

“刚才那一幕,是我有生以来最恐怖的经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写下去了。终日在这样的心境下活着,只觉得是一种无以言表的痛苦。有谁可以在我熟睡时悄悄地把我绞死呢?”——芥川龙之介《齿轮》

《齿轮》是收录于他的短篇集《地狱变》中,完成日期为1927年。同年,也就是1927年7月24日,他因为健康和思想情绪问题,吞服安眠药自杀。

曾经拜读过芥川龙之介的经典名作诸如《罗生门》《密林中》以及被忘却的,我却只停留在对于作品本身的感叹,却不曾了解作者35岁就自杀死亡。得知此事,居然还是因为最近看了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中的短篇《与披头士在一起》,其中大概是为了隐喻女主的死亡,特别提了芥川龙之介的遗作,甚至称之为其遗书的作品《齿轮》。

《齿轮》分为几个小节,第一个小节名为“雨衣”。听起来和文章并没有关系,但是从作者的死亡可以做出大胆推测,雨衣代表“死神”。

“《齿轮》开篇便提到“穿着雨衣的幽灵”,此后“雨衣”这一意象不断出现,贯穿全篇,全文除标题外共计出现八次。而每次出现又都是极其不寻常的,第一次登场便是伴随着幽灵一起出现,之后多次遇到穿“雨衣”的人和丢弃的雨衣。更甚者“我”姐夫在离东京不远的乡下被轧死的时候,竟然还披着不合季节的“雨衣”。(据当时报纸报道,芥川的姐夫在自杀之时穿的并不是“雨衣”,“不合季节的雨衣”这一情节是芥川虚构的。)“心不在焉地往外边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在那儿了”“正有气无力地开始脱衣服”“不合季节”“吵架”“旧雨衣”,这些描述无一不是消极的,异常的,散发着悲观,灰暗的气息。所以对于文中“我”来说,当“雨衣”每次出现时,既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幽灵的故事,这些悲观消极的因素又会带来莫名的不安与恐惧,从而使“我”不断感受到死亡的气息。“雨衣”每出现一次也预告着离死亡又进了一步,“雨衣”便像死神一样的存在宣示着死亡。芥川生前仅发表了第一章“雨衣”或许可以解读为当时已感受到了死亡的濒临,生了自杀之心。

“透过玻璃门看里面桌上摆放着的苹果和香蕉的我自己就是坦塔罗斯。”

坦塔罗斯,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之子。因泄漏父亲的秘密而受罚站在上有果树的水中,口渴时若想喝水,水则退下;饿了想吃果子时,果枝则升高,处于永远受苦的折磨中。

此时的芥川自身,沉重的家庭负担也是芥川自身的写照,在芥川已经身心疲惫、憔悴不堪的时候,二姐家失火房屋被烧,而二姐夫在此之前因为买了巨额保险而被认为是故意纵火,两天后,二姐夫卧轨自杀,二姐一家就来投奔芥川,此时的芥川为了家人甚至停止写作,巨大的经济负担让他不知所措。在给佐佐木茂索的信中他吐露了因为二姐家的事情烦恼的情绪:“因处理家姐房屋善后事,事情冗杂,颇伤脑筋。但仍须写些东西。头脑一片混沌。火灾保险、生命保险、高利贷等问题纠缠不已,令人吃不消。神经衰弱无痊愈之时。”此时的芥川却仍相信:“艺术世界里没有停滞可言,不进步则是后退。”在饱受身体健康恶化,现实生活压力,性格缺陷等所带来的痛苦折磨时,心力交瘁的芥川在创作道路上也诸多不顺,这更是加重了芥川的痛苦。艺术至上的内心追求与现实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立与冲突。现实就像雨衣外的瓢泼大雨一样向芥川砸来。

“于是我躺在床上开始阅读《暗夜行路》,对于书中主人公的种种精神抗争,我一并感同身受。甚至我觉得,与小说中的主人公相比,我简直是个大傻瓜,因此,不知不觉间竟流下眼泪。同时,眼泪也让我的情绪平和下来。可是没过多久,我的右眼再次感受到半透明的齿轮在旋转。而且这次的齿轮依旧是越转越多。我担心头会痛,连忙将书放在枕边,吞下安眠药。总之,先好好睡一觉再说。”

——于是我们的大文豪芥川龙之介,在他35岁那年,吃了安眠药,一直长眠。

一起逃离这个悲伤的世界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