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03:想免费拜师,就是婴儿心态,把老师投射成了父母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凡是自己拎着十条肉脯来拜师的,我没有不认真教诲的。
朱熹说:“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就是说对方诚心想学,那么我才去教,没有说人家不要学我还非要人家学的,人家不学我也就转身做自己的事情了。
孔子对于收徒弟,也是要人家拎着“十条肉脯”来拜师的,在那个时候,肉可是非常稀罕的,孟子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那时候人要到七十岁才能吃到肉,因为那时候生产力低下, 不像现在到处都是肉,有人还要减肥不吃肉,那时候能吃到肉都是有钱人。
所以,为什么孔子收徒弟要收“十条肉脯”呢?就相当于现在你去拜师傅、找咨询,不花个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人家不给你辅导,是差不多的道理。
这是成年人心态的一个表现。如果想着免费得到别人的咨询、教育或辅导,那么其实你已经把对方投射了理想中的“爸爸”或“妈妈”,所以免费是必然的,因为哪有爸爸妈妈收自己孩子的钱的。
这样的事情是有发生的。
比如,社会上比较有名的一个心理咨询师,因为他经常讲课写书,有了很多的粉丝,其中就有粉丝想要说找这个咨询师咨询,但是当知道要收费之后,就立马失去了兴趣,并且对这个咨询师抱有一点敌意,为什么?因为他的幻想和投射被打破了,当他潜意识想免费获得咨询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父母,自己也退行到了婴儿的那个状态中。
同样的事情也是一样,有一个很有名的律师,有人打电话说要咨询。
因为自己家里人被起诉很严重的罪行,结果那名律师说咨询是需要付费五千块一小时的,他竟然说了一句“没想到你是见死不救的人”。
这句话的源头是怎么来的呢?你咨询别人,人家花了时间和精力,你当然需要付费,而想着免费获得的心态是什么?
就是第一种可能是,他把对方当成了理想化的父母,父母帮我天经地义自然不用花钱,你要我付钱我还要骂你;第二种可能是,我觉得对方不值得我花钱,不愿意花钱就是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意愿还不够强烈。
所以收徒弟也是一样的,想着免费得到老师的教育或辅导,第一种可能,实际就是把老师当爸爸妈妈,然后他自己则退行到了婴儿的状态,那不是来拜师学习的,而是来弥补小时候爸爸妈妈没有给他的关爱的,这能学到什么呢?他的目的压根儿就不是来学习进步的。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值得他花钱,也就是在他心里,其实意愿没有那么强烈,既然意愿不强烈,那么当然也就不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