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属性阅读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无疆yjp

一、属性阅读法的基本介绍

(一)阅读的前提

1、主动阅读:就是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明确自己的目的,澄清自己的目标,确定成果展现形式,排布好具体的任务。

2、主动阅读的方法——提问

(1)这本书是讲什么的→检视阅读

(2)这本书的结构是如何架构起来的?→属性阅读

(3)这本书讲的对不对?哪里对?哪里不对?为什么?→分析阅读

(4)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内化,形成心理表征。

举例说明:如果我从来都没有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那么我可以先用检视阅读的方法,了解这本书是讲提高理解力的;

当我看完之后,我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利用属性阅读法,理清楚全书的架构实际上是讲:分析阅读的准备阶段、分析阅读的全方位讲解、分析阅读的实际应用、分析阅读的高阶应用。

当我想知道哪些地方,作者讲的有道理,我能够表达“认同”或者不认同时,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分析阅读,这是提高理解力的关键步骤

如果我做完了以上三个步骤,我还想实际应用,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讲他讲的内容内化于心,然后在自己看书的时候用出来就好啦。

(二)属性阅读法

1、什么叫属性阅读法?

研究文章段落的属性,重新架构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考逻辑的阅读方法

2、为什么要采用属性阅读法?

(1)有利于打通文章的逻辑结构,建立段落的连接

(2)有利于建立形状:从整体到部分,或是从部分到整体

(3)有利于确定文章的结构:

递进结构:围绕一个理念深入论述一个主题

并列结构:没有主次之分

流程结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why-what-how结构

二、属性阅读法的步骤

(一)识别:识别信息的属性

1、基本上,段落的属性分为以下8类:概念、目的、价值意义、信息、问题、假设、解决方案、观点

2、具体展开

(1)概念:概念主要分为:定义、理论、规则、原理模式这几个部分

【1】如何识别出来:

A、从位置判断: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些书籍会加粗表示

B、从指示词“是”判断:XXX是XXX

C、对关键词进行解释的句子

【2】可能出现的问题

A、作者澄清了关键概念吗?

B、概念使用合理吗?

(2)目的:目的主要分为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目标和功能

【1】如何识别:

A、作者的目标是什么?

B、作者想要获得什么?

C、作者有哪些目标呢?这些目标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D、作者陈述这个观点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

(3)价值意义:主要分为意义、结果

【1】如何识别?

A、对于结果和意义的评判标准,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B、作者持这样的观点的意味着什么?

C、如果我们做此事而不是彼事,有可能发生什么?

(4)信息:主要分为案例故事、数据、经验和事实

【1】如何识别:

A、作者澄清了这个问题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B、这个是作者的经验吗?什么样的经历让作者相信这个观点

(5)问题:问题和争议

(问题分为未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来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判断哪些行为时改变当下状态的最好方式;争议意味着需要判断哪些信息或者观点是最合理的)

【1】如何识别:

A、一般以问号的形式出现,建议先用作者的原文来回答,后面再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回答,两者进行补充和融合

【2】可能出现的问题

A、问题陈述清楚吗

B、问题和目标是直接联系的吗?

C、作者想要论证的问题是什么?

(6)假设:分为假设、前提和公理

【1】如何识别

A、寻找没有说出来的支撑理由的想法

B、将自己置于作者或者演说者的立场,假设你要为这个结论辩解,这样你就会很容易找出作者的假设

C、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假设?

(7)解决方案:结论和结果

如何识别:

A、问问议题是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好不好、应不应该、对不对

B、寻找指示词:“因此”,“表明”

C、在结尾找一下

D、以下不可能是结论: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和证据

(8)观点:观点和视角

(观点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如何识别:

A、指示词“由于”、“因为”、“研究显示”

(9)背景:分为时间、地点、经历、事迹

【1】如何识别:

A、在书中的开头、序言部分

B、指示词:年份、人物、时间、地点

(10)其他属性: 背景、冲突、论题、目的、结论、主题、对象、概念、观点、观察、案例、实验、研究、经验、数据、事实

(二)对应:找到上下的对应关系

1、属性之间的关系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2、这八个属性之间的关系是:

(1)目标决定提出的问题

(2)提出的问题决定收集的信息

(3)提取的信息影响解释问题的角度

(4)解释问题的角度决定抽象概括信息的方式

(5)抽象概括信息的方式影响确立的假设

(6)确立的假设影响思维的潜在意义

(7)思维的潜在意义影响理解事物的方式,也就是观点和立场

(三)结构:画出相对应的结构

1、第一层级:段落

2、第二层级:小节

3、第三小节:章节

4、第四小节:文章结构

(四)表达:用语言表达

   这是形成心理表征的关键步骤

三、属性阅读法在阅读方法中的应用

(一)在检视阅读中的适用范围

1、检视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整体和基本内容产生疑问和兴趣,注意不要陷入细节

2、目标是解决:值不值得继续阅读

3、五步法

(1)看包装:书名、作者、策划机构、印刷次数和版次

(2)看整体:目录和序言

(3)看细节(这里用属性阅读法):找出关键词、推测逻辑

(4)下判断:值不值得读、怎么读

(5)粗阅读(这里用属性阅读法):快速了解框架,构建关键词

(二)在分析阅读中的适用范围

1、第一阶段:了解范围,这本书在谈什么?

(1)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哪一类书

(2)使用一个句子或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内容

(3)列举整本书的重点章节,说明整体架构(这里用属性阅读法)

(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确定问题的组成主次或先后(这里用属性阅读法)

2、第二阶段:理解内容: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1)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和作者达成共识

(2)将最重要的句子圈起来,找出其中的主旨(这里用属性阅读法)

(3)从重要的句子关联中设法架构本书的逻辑(这里用属性阅读法)

(4)找出作者的解答,哪些解决了哪些没解决

3、第三阶段:批评思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吗?

(1)不了解内容就没有批评权

(2)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

(3)尊重知识与个人的观点不一致

(三)高级用法

1、关键词-作者认为重要的概念

2、逻辑-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关系

3、形成自己的心理表征结构

(1)如果是你来讲解你会怎么讲?

(2)建立属性之间的关系

(3)激发想象力

(4)将解决方法形象化

(5)构建正面和反面论点

后记:此笔记来源于幸福进化俱乐部成员制作:具体链接在这里:https://mubu.com/doc/dBBir4HS-?from=singlemessag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