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还是很忙的
从早上的书写叫醒自己,到上午的准备活动,写了两篇稿子,又录制了那么多次,一直都不太满意,最后还是勉勉强强,在活动之前送了上去。
这让我这一天过得也是收获满满,因为录制音频,对于我这样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缺乏语音根基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自讨苦吃,多一次就扒一层皮。
我是在上午弄了几个小时,在活动前又弄了两个多小时,自己的语言素养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肯定是有一定的提升的,我并不太在意所有承受的压力。
是的,我是一个把成长看的无与伦比的人,像昨天这样的机会就是在塑造自己,所以我要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试,最起码要达到自己满意。
从早晨开始准备稿子,到上午十一点写成两篇稿子,第一篇我不太满意直接废弃,然后是第二篇稿子,写出来感觉已经登峰造极。
所以就马上录制,我记得应该录了十次左右吧,终于选出来两个最好的,一起传了上去,让对方筛选,这个时候刚好遇到了朋友有事,所以整个下午我没有时间关注。
结果晚上就出了问题,人家并不满意,希望做出一些调整,于是我开始录制第一篇,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再写一篇了。
结果自然又是十来次,又选出来两个最好的,依然要接受对方的检查,很快就有了回复,这次还不错,就这样定了,我几乎要怀疑自己了。
废弃的稿子能够被接受,自己的得意之作却被毙掉,请注意在这里我没有怀疑别人的判断力,我只是再一次想到了另外一个朋友的提醒,就是很多人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简单的给他们一条路。
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我自己理解就行了,没有必要那么深入浅出,家长朋友都很忙,哪有功夫陪我找什么来龙去脉,我们又不是书的作者,来坐而论道呢。
所以我们要有读者意识,和什么样的人交流要知道他们的诉求,没有替交流对象做出考虑,我们的很多活动都是不值一提的。
比如说昨天晚上那些活动,真正离题万里,抛开这本书,抛开家庭教育,来谈学校教育,来做学生工作的,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尊为最好。
像我这一种也就是应景之作,被放到了很尴尬的地位,因为大家都想听一些故事,他们没有心思关注书的逻辑和自己的思维体系。
想一想也应该是这样,要不,一本书就走到化境了,他们早就立地成佛了,怎么还会有今时今日,我还是把思考放到早起,让通俗给更多朋友。
就像我每天的分享也一样,每天写的那一篇家庭教育的文字,大可以转变成家庭故事,我们都习惯寓言体了,看波澜起伏的东西,而不是深入浅出的道理。
这需要我累积更多的教育故事,从我的每天所遇到的咨询中,我也许应该给自己建立一个咨询档案库,每天做更多时间的整理而不是分析,用叙事的方式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