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瞥

2023-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银蕨之约

第一次去敦煌大概是在1998年秋天吧。承办了一个部里的会,我是工作人员。

离开了开阔的戈壁滩,难得稍有蜿蜒地进入莫高窟,就感觉到这里的与众不同,有沟壑,有山崖,有树木,主要是有灵气。

过了提有“莫高窟”三个大字的拱门,仰望九层阁的时候,历史书上千佛洞的记载,经久不息的《丝路花雨》传奇,心中对敦煌的想象,交织在一起,不由得有了一种朝圣的心境。

睁大眼睛去看脑子中已经熟悉的反弹琵琶和天女散花。

既眼花缭乱,又沉浸在讲解员的故事叙述中。

离开了讲解员,不知道壁画的背景,就只能感慨于工程的浩大和颜料的明艳和质感。

莫高窟如同《红楼梦》。

莫高窟壁画和藏经是文化的瑰宝,鸣沙山月牙泉是自然的杰作!

敦煌一定是受到了上天的青睐!

没有听到沙的鸣叫,据说那是要在夜里听的。那一弯可爱的泉水却静静地在沙山的怀里等着你的亲近。这是谁的相思泪啊,历经千年而深情?

泉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为泉而绿,为泉而白,她们多像一对深情的小姐和忠心的丫鬟!

敦煌是需要品,需要悟的。

那时不懂,只是新鲜和兴奋。

一个代表在鸣沙山入口没有购票随队骑骆驼,半道上累了骑上了一个老汉的骆驼。没想到,骆驼惊了一下,把他掀到在地,正巧又有一块石头,他的腰受伤,不能动了。

老汉或者儿子每天在医院陪着,垫付了医药费。老汉原来是生产大队的支书,现在牵骆驼挣点儿钱。因为没有和公园签约,属于私载,发生了意外全是自己的责任。

老汉坐在病房外的长凳上一直默默。

听说要花好几万,伤者也提出了赔偿,我有点心疼他,也敬佩他。他没有任何的狡辩,基本上天天到。

待了两天,大队人马赶下一站,我们留下了一个人和老汉一起照顾伤者。

还好,两周后,能动了。买了两张机票,躺着回了。

第一次,匆匆,再加上意外的插曲,我和敦煌只是相互一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