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从明谣歌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16-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晨博先森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3日,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长莎拉·丹纽尔宣布,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摘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现场宣读的授奖词这样评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鲍勃·迪伦:从明谣歌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查尔斯·莫里斯在其著作《激情年代》一书中将60年代的美国称之为“激情十年”,而最能代表这十年的艺术家一定是鲍勃·迪伦,10次格莱美奖,1次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1次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他与“猫王”普雷斯利、“披头士”并称为西方流行音乐的三巨头,但后两者的故事远没有他的传奇。

鲍勃·迪伦:从明谣歌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64年,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撼动世界的《我有一个梦想》。活动中,迪伦和其他歌手一起合唱了《答案在风中飘扬》,这首歌由此成为民权运动的主题歌,它的旋律那样简单,歌词却那样深邃。迪伦在歌中提出了9个问题,而它们的答案,也许时至今日仍在风中飘扬。

鲍勃·迪伦:从明谣歌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答案在风中飘扬》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一座山要耸立多少年,才能被冲刷入海?/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容许自由?/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风中飘扬。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风中飘扬。

  这就是鲍勃·迪伦。

      对于音乐,他有自己的态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