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四郊已宁静,垂老愿得安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下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视频截图这段时间朋友圈被两部口碑爆棚的电影不断刷屏,一部是票房节节攀升的《战狼2》,另一部就是一部记录片电影《二十二》,而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三十二》,也有称是《二十二》的前传。
《三十二》只讲述了两个人。一位慰安妇韦绍兰,另一位是有着当时侵华日军某士兵的血统的儿子罗善学。
韦绍兰老人家拍摄时已是九十二岁的高龄,影片开始,就是韦老奶奶佝偻的坐在自己家徒四壁的门前。如果不是这部特殊的记录片,在农村的孩子对这幕应该不会很陌生。
抛开她曾经“慰安妇”的身份,当你看到这幅画面,她是给你的怎样一个印象?
这是一位贫穷的老人家? 这是一位孤独的老人家?
当得知她曾经“慰安妇”的身份,你又会作何感想?
气愤!要让日本付出代价?
心疼!为什么国家政府没有特殊照顾?
悲伤!她的家人待她如何,这么几十年,她受了多少苦?
沉默......
可能和各位的感觉不同,我的第一反应是担忧。
我担忧的是在《战狼2》这部爱国电影强势推动下,爱国情怀早已在你我之间由小小火苗变成熊熊大火。当年日本军队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时至今日还对几代人产生着如此深刻的影响 ,我害怕此片一经播出,社会上又要变成几年前因为”钓鱼岛事件“而产生的”疯狂爱国“行为。
此图片来源于中华网/侵删而让我心安的是,不管是《二十二》的各种影评,还是《三十二》的各种评价, 这次的观众显然较之前的”钓鱼岛事件”看法更理性,更冷静。也或许是因为影片当中并没有过多展现那段不堪历史,只是由老人讲述她们被迫成为慰安妇,更多的是后来回归自己生活的各种心路历程。
年纪大了,无法下地干活了,只能靠一点救济金过活,而救济金,三个月九十元。
在弹幕中,更多的是人性之善,更多的是心疼老人家,其中不乏极个别【这辈子不会原谅日本人】这样的内容,但我愿意相信那位发此条弹幕的观众,TA说的应该是当年的侵华日本军队,而不是现在的整体日本国民。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老人家深陷的眼窝里似乎有什么光亮的东西,当时老人家是带了点哭腔的。韦老奶奶在逃回家后,身体里怀了当时某日本军队士兵的孩子,她生了下来并取名叫罗善学。时光从来没有善待这两位母子。无法想象在这沧桑的面容上有多少眼泪流过的痕迹。
罗善学至今未婚。年轻的时候,有说过几个姑娘,但都没成。”嫁什么人不好嫁日本人“,这些话罗善学至今还清楚的记得。还有小孩子看到他,就叫他”日本人日本人“。
无法确定这些小孩子是带着怎样一种感情色彩叫出这三个字,是害怕?是歧视?是好奇?是羞辱?他们的家长是怎样描述韦老奶奶及罗善学?早已不得而知,且不可改变。但对于罗善学来说,这三个字无疑让他背上了一生的耻辱枷锁。
愿意把画面定格在这里。韦老奶奶片尾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而同时这里的弹幕确实少了戾气,只有祝福。
韦老奶奶的话让人热泪盈眶,而来自观众温暖的祝福又让人嘴角上扬。
而相比前几年某些宣传爱国主义的标题就是:你每买一件日货,就等于为敌人送上一颗侵略的子弹。爱国就是你不能开日系车,不能用日本化妆品等等,这次的观众显然少了许多冲动与戾气。更多的是从不同角度去讨论,从战争看影响 ,从国家看救济,从社会看歧视。
日本欠她们一个道歉,可我总觉得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欠她们一些什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你觉得是什么呢?
耻辱定当铭记,仇恨不可嫁接!
四郊已宁静,垂老愿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