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游记——也许是PS过的,可是不难看啊
1,
在德国的一个好友,已经移民过去十多年了。她告诉我,她感触最深的文化冲击,是欧洲大众提倡“合理消费”。
消费商品,尽力选择当下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贵的;尽力选择能长久使用的,而不是临时替用的;选择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不是可以控制自己的。
例如,大多数欧洲酒店没有一次性拖鞋,牙刷牙膏等,餐厅没有一次性杯子,或者餐具(一次性刀叉可不容易)。
中年人住的大部分欧洲酒店,是合理经济的设计,而不是高级奢华的消费。
2,
乘坐过北欧某城“市政厅”的古董电梯,双层窄门缓慢开合,电梯攀升的速度比之步行楼梯的速度,快不了多少。然而维护保养的非常好,外面的木门是厚实的暗红原木,经历岁月的手掌摩挲,透射出朴实温润的光泽。
他们老到不能再老的街道,古旧建筑,只要不是二战重建,那都是好几百年的历史。一块一块的碎石铺成的地面,石头表面都被磨圆了。一小块一小块,有的广场被拼成各种花纹。还有老建筑,尽管多次修缮,都是古旧的样子,尽力保持原有的风貌。
我们东方崭新到,很少古迹,他们西方陈旧到,处处历史。我以为,大的背景,他们尽力让环境保有古老的外观和文化,具体消费,他们尽力让商品保有故事和记忆。貌似他们追求古董货,堪比中国人追求奢侈品。
3,
以上是商品消费的背景和理解,具体到体验消费,这些自诩有文化的欧洲人,在大众场合也要符合大众秩序。
一个人乘车且没订座,选择火车座位的时候,非意外,是不会特意一个人坐一个包厢的。公众场合的多拿多占,是没素质、没文化的典型。即使是富可敌国的有钱人。虽然按理有钱人是存在于平行世界里的。
朴实大众面前,不分场合的炫富,夸张的奢侈品,过度穿着和装扮……这是没文化加暴发户的形象。媒体和主流文化提倡,在大众面前,越富有越需谦卑。
除了学好怎么使用刀叉,享受英式下午茶,个人以为,这样的商品和体验消费文化,即使是表面装一下对弱者的同情,也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
有人讲,这样的大众秩序,门面文化,也许是经过PS过的,可是不难看啊,对于约束特别没有素质的人,是绝对有效的。目光如刀,砍人无形。
4,
这样的“合理消费”,当用于人际关系,多少有些冷冰冰了。大家都在规矩的排队,也许距离一米。公众场合,包括孩子,几乎无人大声说话。冷的食物,加冰的饮料。
除了我们五个人,大眼对小眼,之后迅速心领神会。
所以,一回到咱自己地盘,闹腾的,嘈杂的,各种拉扯加塞。先一人来一碗,冒白烟儿的“兰州牛肉拉面”。
五个人少不了一番七嘴八舌,加肉不加肉,韭叶还是毛细。清白汤上飘着嫩绿的葱末,一头细一头宽的竹筷,挑一筷子面条儿,痛快放肆的卷起来,吹的稍稍凉,呼噜呼噜吸溜着吃。家乡味道,热情扑面。
当然,打赌输的人,跑去付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