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莲余老诗写作研习社生活家

口水面

2017-04-05  本文已影响384人  心生莲花Y
口水面
1.

几年前的初春,我去陕西扶风考察一个婚礼。扶风是周代先民的居住地,古代文化遗存相对比较完好。婚礼的主角是我很要好朋友的舅家表弟,一对新人完全是当地农民,很朴实。他们的婚礼也完全是按当地留传下来的习俗举办的,还保留着周代婚礼中六礼的程序:纳采(表示求婚、聘问之礼)、问名(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纳吉(告诉女方卜算的结果是吉利的)、纳征(下彩礼)、请期(告诉女方算好的吉日并请求同意)。

只不过最后一道程序亲迎与周代相比,时间上做了变动,由原先的太阳落山天刚黑的昏时改为早晨五点多钟天未亮时。“昏”在甲骨文中写作日落地下的形状,表示天黑那段时间,是古人用方位表示时间的形象思维在文字中的表现。这个字还隐含着一种古人的宇宙观,即代表天父的太阳落入地平线下和代表阴性的大地母亲的结合,这种行为被称之为昏,这是一种典型的神婚思想。古人认为天地结合能够产生万物,而人间男女类似的行为也被称之为“昏”,所以,婚礼在古代称为“昏礼”。

这种宇宙观在《周易》中很普遍:“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扶风地方的民间婚礼亲迎时间改为早上天不亮时,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神婚思想,只不过,加入了现代好事要趁早的价值观念,是做出的灵活变通罢了。

2.

这次婚礼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亲迎回来的早饭。迎新的队伍回来了,天渐渐放亮,客人们也都到了之后,早饭开始了。整个早饭的仪式感意味很浓。客人们被请到摆放在院子里的几张餐桌旁就坐,很快在厨灶帮工的手脚麻溜的几位妇女就将放有面碗的条盘端上席来,每人面前一碗。大家不做声,很认真的开吃了。我也拿起面前的筷子吃了起来,碗里大部分是加放肉丁臊子的稀汤面,大半碗,里面不多几根面条儿。

正当我纳闷这丁点的面怎能把那些农村壮汉肚子填饱的时候,那些端盘子的妇女又来了,她们不做声,只是很快的将新的面碗摆放在客人面前,把旧的吃得只剩下稀汤的碗收走。我的还没有吃完,我默默地看了一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不但不说话,还都不喝汤,我很好奇的喝了一口,被我的朋友看到了,她使了个眼色,示意我不要喝汤。就这样,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大家终于吃饱了,陆续离开了餐席,早饭结束了。我赶快问我的朋友,为什么大家都不喝汤,她告诉我说,那汤是又重新倒回锅里去煮面的,轮流循环使用,所以大家都不喝,那面叫口水面。西安街上也有卖的,是陕西的名吃,原来,这道名吃的正宗吃法是在这种仪式的场合呀!

口水面,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竟会有这样的吃法?将众人吃剩下的带有每个人筷子上口水的面汤倒回锅里重复利用,这肯定不是具有现代卫生常识的人们所发明的。那么,古人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仅仅是为了节约调料吗?事实上,醋是不值钱的东西,而每煮好一道面捞在碗里,都是要重新加放事先做好放在一旁的臊子,所以排除了节约的可能。那么,其中必定含有更深长的意味!

婚礼仪式是重要的人生仪式,差不多全村凡是沾点亲带点故的都要派代表参加,这样的机会最能体现联络社会关系的一面,通过口水面把大家紧紧地联在一起。社会关系平时最讲究辈份、讲究地位,在这个特殊的仪式时刻,暂时打破了平时的平衡和秩序,进入一个相对来说界限模糊的境地,一切人这时都处在平等的位置,再尊贵的长者和地位再低的晚辈,在这一时刻共同享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口水面,一切地位等级的落差都在吃口水面的过程中扯平了,口水面如同亲情的纽带,把每个人连成一个社会整体。大家在庄严仪式上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和认同,所以,吃面时,才那样认真、那样严肃。因为这是一个有着天地神话原型的神圣的仪式,在神圣的范型中,众生是平等的!

人生就在吃面中,面里含有人生特殊的时刻!

口水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