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小孩,咱们再谈包贝尔和柳岩的事
我想请赏脸点开文章的朋友看一段视频(不看也没关系,后面有截图):这里有个可爱的小萌娃
看了这个视频让我感动的,除了知道自己要当哥哥时的欣喜,还有一个细节:“他可以睡我床上”,稍顿又补充说“说可以的话”。这话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我尊重你的独立自由,所以尊重你的选择。即使是自己亲密无间的弟弟,甚至他很弱小,毫无反抗的力量,邀请他睡在自己床上也要征求他的意见,而不是以亲密的关系为借口无条件要求他或者施加给他什么东西。
我爱你,我和你睡一张床 但,前提是你愿意“他可以睡我床上,如果他愿意的话”!多么美好!我想,在包贝尔婚礼事件上,似乎所有人都没有错,但似乎每个人都错了,错了的不仅仅是所有的当事人,还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玩的很嗨很高兴的时候,我们都会说:“咱们把美女柳岩扔进水里吧,因为她是我们最美的好朋友”,但我们都我们不会像这个小孩子一样再加一句“如果她愿意的话”。这就是我认为这场闹剧会发展成这个事态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场所有人彼此之间都是非常好的好朋友,所以才会毫无顾虑地玩各种“无底线”的游戏。
我想,如果我在场,我也肯定会加入这场游戏。因为,我和在场的大多数人一样,缺乏两个东西:第一,玩的嗨的时候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可能有些人意识到了柳岩下水后尴尬的局面,但是在那么热闹的情况下,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好在贾玲姐和另外一个主持人头脑清醒,制止了尴尬局面的发生。第二个东西:对个人独立性和自由的尊重。试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父母会不会说:“今天穿上这条秋裤啊,天冷。”“我给你报了个钢琴班,假期你就别去乡下奶奶家了”,而你早已经和乡下的小伙伴约好了暑假一起下河抓鱼,一起上树掏鸟窝的。
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在丝毫没有征求你的意见的情况下,替你做了主?在玩对抗游戏时,没有问清楚一个前提条件:是否每个人都愿意自己真的被扔进水里。肯定是发起者没有问这个问题,就说,咱们玩对抗游戏吧,输了的被扔进水里。于是处于兴奋中的一群人一呼百应,玩了起来。虽然女性朋友们意识到被扔进水里会很狼狈很尴尬,但迫于同辈压力,只能接受游戏。但如果发起人问一句是否愿意,尊重不愿意被扔进水里的朋友的选择,就不会出现柳岩尖叫着寻求帮助的场面,更不会让一场“本应该受到祝福的婚礼”变成所有当事人的阴影。
所有人当事人都没错,但所有人——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人都错了。错在了我们根本没有尊重别人人格独立自由的意识。这种尊重意识的缺失,源自我们父母祖辈的言传身教,源自我们落后的学校教育。如果所有的父母在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的时候,询问并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拿着“你还太小,不懂事,我是为你好”的借口,逼迫孩子接受你的选择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会像这个可爱的小孩一样,学会如何真正地尊重他人——尊重对方的人格独立和自由。
所以,看到这件事背后深层的东西,从中吸取教训,学着真正尊重我们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