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哲·思·智【欣赏】

因果,其实你是明白的

2023-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道明

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普通人对于结果的预期充斥着很多幻想的成分。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却总想蒙混过关。

后来突然又想起了一句话: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这句话其实是脱胎于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印光法师在《增广文钞卷》:“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菩萨害怕遭受恶果,因此在因地行持时就预先断除恶因。

对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启动就知道结果了,因里头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结果出来了才知道。所以菩萨怕因,不轻易种因。

“菩萨畏因”,也就是说动机是起心动念之因。“因”一种下去就可怕啦!

为什么说凡夫畏果?因为凡夫“不威不惩”,不到临死不会反悔,这就是果来了才害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遇到厄运的时候哭天抢地,怨天尤人。

其实想想很多时候都应了这样几句话:

要想今日何必当初?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还有一句话挺不好听: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能够不辜负这话的人却也着实不少。

小了说,不敬业,不努力上进,该读的书不读,该做的事不做,最后落得落魄无着,能怪谁呢?

生活散乱,无法自律,最后落得一身病痛又能怪谁呢。

而这些过程可能是十几年几十年积累而成的。而有这些结果的人不是不知道这些结果的原因,而是对原因心存侥幸,总以为自己能够逃脱规律或规则,直到他畏惧的“果”到了才哀嚎。

凡夫畏果,太常见了。

王阳明在科举落地之后也曾说过:

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世人众生,都以科举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之后心态纷乱为耻)

看来,对于“因果”先贤都有了很清醒的认知。

而凡夫大众对因果也不是毫无认知,只是心纯侥幸。而这个习惯根深蒂固,普通人很难克服,这就是凡人之所以为凡人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正做到畏因,不畏果,你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很多以前你所畏惧的东西,一下子就变得简单了。

很多以前你觉得坚持下来很辛苦的东西,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了。

对于已经到来或必将到来的不好的果哭天抢地、瑟瑟发抖、疯狂发泄、怨天尤人,这些东西都毫无意义。

过于在意“果”的人,不是畏手畏脚,就是歇斯底里,反而很难将事情做到恰到好处。这在运动员的比赛中体现最直接。

“果”只是该来的那么一个结果而已。坦然接受,重新出发,走好过程。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话意境好啊!

其实先贤智慧说的意思都差不多,只是看谁能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