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2019-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琬仔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约从唐代开始,清明清明祭祀节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放风筝,植树,扫墓祭祀,插柳,拔河,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不同地方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清明习俗。河南有符氏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台湾的扫墓习俗分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在港澳,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烧猪或白切鸡等。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在清明,人们纷纷上山祭祖。在今年清明,我们更要缅怀因为四川森林大火而光荣牺牲的三十名消防人员。因为清明更是一个感恩的节日,我们要感恩教导我们的老师,也有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对任何人怀着感恩的心,会使世界变得更好。
清明即是扫墓的日子,也是节气之一,更是感恩的日子。所以,我们在清明时期一定要注意好安全,做到文明出行,安全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