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然后成为更好的人
上上周日,我参加了一个读书会。其中一位嘉宾分享了《向前一步》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这本书的作者是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以上说法来自网络)。这本书主要是她根据自身经历而总结的,鼓励女性更自信,更主动地争取自己权益的观点和她所给出的建议。

(为防表达不准确,附上豆瓣截图)
而真正吸引我去看这本书的,是当时分享嘉宾的一句话:这并非是一本鼓吹女权观点的书,而更像是一本心理学书籍。
所以我就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附上我读书过程中的一些书摘和想法。
1

这是书里她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她怀孕了,而公司里没有孕妇专用停车位,每次她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去找公司里“相当偏远”(作者原话)的停车位,这过程让她十分痛苦。
于是,她鼓起勇气向管理层要求设置孕妇专用停车位,并意识到,因为因为公司高层只有她一个女性,所以女性员工的这项需求在这之前从未被高层注意到。当然,这样的需求可能不止这一项。
在这点上,我赞同谢丽尔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男性高层对女性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做到完全洞察,这对我们的男性管理者太苛刻了。但是我们可以争取让有能力的女性走到决策层的位置,这样决策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才有可能把这些人的真实需求考虑进去。
严格来说,“女性”这一群体不是少数,但这个“决策层应该理解决策对象”的思路在我国的一个政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少数民族自治。
2

我第一次知道有“负担症候群”这种说法,但我可以在身边找到很多有“负担症候群”的人。
书里完整的说法是,作者觉得她所表现出来的优秀是虚假的表象,终究会被拆穿,并且为此终日惶惶不安。直到她发现有许多人,尤其是优秀的女性们有着一样的想法。
在我成长的环境里,“谦虚”是一种被鼓励的美德。但说实话,由于“优秀”是相对的、难以把握的概念,而“谦虚”可以说是比较容易从行为上分辨的标准,所以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谦虚”,也就是“不承认自己优秀”的方式来赢得好评价。
当这样的人出现在我身边,甚至就是我的朋友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这是否是一件好事。最典型的表现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的几个好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无一例外地在一开始给自己定了非常低的目标——无论是目标企业还是薪水。这一切都源于内心对自己的不认可。
最让我觉得难过的是,当我现在作为过来人给出建议,希望我的师妹去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的时候,师妹的回应是:“我觉得我没那么好。”这样的心态还在一届一届地流传,在大学里有着丰富经历和优秀成绩的人小心翼翼地把简历投给待遇和发展前景都一般的企业,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
因此,当我了解到了“负担症候群”这一概念,我开始向身边的朋友推广这一概念,告诉他们这是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心理状态,然后对他们说:“你比你想象中真的好太多了。”
3

事实上,这种与生俱来的标签影响的肯定不止是女性。“女性”和“男性”作为两个对立存在的群体,每给女性加上一个标签,男性也会“对应地”多出对应的标签。
而现在倡导性别平等,其实就是要把这种天然施加的标签去掉。性别和外貌,都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或者说改变需要很大的代价),而我们如果根据这些先天性的因素给一个人打标签、下结论,那会在不知不觉间对先天条件没那么好的人造成歧视。
实际上,这种“先天性标签”是不可避免的。先天的差别比后天的形成好分辨得多,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一个人是男是女,记住外貌嗓音,但却不能快速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勤奋,是否聪明。那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根据这些快速判断得出的印象给不同的人打上不同的标签。
所以我的做法是: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急着下结论,再看看。
4

接受自己不完美,是一个很痛快的过程。
人有七情六欲,可我们提倡的是“把情绪隐藏起来”。在常见的表达里,“喜怒不行于色”是一种非常高的评价,“隐忍”是一种高级技能,“淡然”是得道高僧世外高人的标配表情。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们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而为了“不被情绪影响”,我们要努力地去对抗自己的情绪,不能大喜大悲,不能轻易发怒,等等等等。原本为了不影响工作生活而控制情绪,但到头来其实很难说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是“情绪”,还是“控制情绪”。
既然这样,何不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呢?掩盖问题,不如正视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或者避免对自己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5

这个部分,作者的观点是,让另一半承担一半的家庭、育儿工作,是一种健康的状态。既能让双方都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家庭,又能给下一代非常好的示范。
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我看过很多很多网上的言论。 我也早就看腻了“女朋友就该宠着”“买多贵的包就是多爱你”这类鸡汤或者毒鸡汤。
因此,我非常喜欢作者这个观点,就是伴侣各有各的职责和责任,大家平等地参与和付出,原本就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并不需要根据“女性需要被让着”或者其他类似的原因来要求另一半做更多的付出。
整本书看下来,我确实是比较认同当时分享嘉宾说的——这是一本心理学书籍。这本书主要是在分析大部分女性心理以及给出积极的建议。我喜欢这本书所传达的十分积极的态度,推荐大家有空的话都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