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岛·爱...

不评判的几种境界

2022-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AUSKING黄东启

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爷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前两件事都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我们能管好的只有自己,尤其是管好自己的嘴,不随意评判。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你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两个方面:非好即坏。因为无明,我们看任何东西的知见都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所以,我们的评判标准一直被无始劫以来的习惯左右,它是有问题的。

我们的心会很快地完成评判这项工作,产生的结果就是想要拥有或者拒绝。在拥有和拒绝的背后是两种心理:一种是贪心——想拥有;一种是嗔心——想拒绝。接下来就产生了行动——你的手会不自觉地伸出去拿,或者你的脚马上就想脱离这个地方,赶紧走开。由此可见,我们的心和身可以在刹那之间就完成感受、评判、行动这些动作。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对所缘的境做到客观的观察,不起好坏的分别。我们要去锻炼心对每一个当下境界的觉知。对于出现的每一个要观察的目标,只能经历,不可以介入其中。心就像水一样,你要静下心来,去照出外在不断变化的境。同时心也需要跟随着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转移到下一个目标,并一直保持着客观、正知。在当下的洞察当中慢慢地放弃评判,这就是成长和成熟。

如果你只看见那些令你反感的,令你不舒服的地方说明了你内心的冲突。

评判的冲动背后是内在的痛苦

评判的冲动是由内在的痛苦所滋生的。它不只是心里的冲动。

在评判的冲动背后是一个物理的痛苦,这痛苦体验起来极为难受。所以你往往不去体验它,而是在冲动的驱使下采取行动和评判。

你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你不喜欢的行为上,那些让你不悦的衣服,一个太高或太柔的声音,你给别人贴标签。

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对别人和某个情境的评判的冲动背后是身体的痛苦。当他们去注视别人的时候或者对别人发火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的不适隐藏起来了。

触发他们能够感觉到那个不适,对它变得熟悉,并挑战它,否则他们会一直强迫性的对别人和环境挑刺。

感受评判时的痛苦

回忆当你评判过而且现在也在评判的一个人。你当时是怎么看他或者她的?现在呢?

扫描一下你的能量系统,你都有哪些物理感受,它们都在你身体的什么部分?允许自己去感受你在评判别人的时候想要掩藏的痛苦。对自己要温柔一点。

当一个人同意改变自己以适应你的标准的时候,你所获得的放松只是暂时的。去改变世界和别人的需要——评判的需要——并不是源自外在的世界的。它是内在失衡的产物。在这个失衡纠正过来以前,那个需要会一直存在。

沉浸于一种强迫症,就像是吃止痛片。你今天吃了多少片?昨天吃了多少片?去年吃了多少片?如果每次你评判别人都看作是吃了一片止痛药,你已经吃了多少瓶了呢?如果你将那么多的痛苦都压抑了,那么你现在该有多痛苦啊?

真正的问题不是那个痛苦,而是什么导致了它。在发现那起因之前,痛苦的永久消除是不可能的,而强迫症也会一直持续。治疗症状是无法治愈它的起因的。从这种破坏性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是意识到你的痛苦,以及它在哪里发生,也就是你的能量系统以何种方式在哪些部位处理能量。

人身上的“戾气”从哪儿来的,正是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每一次负面评价中积累起来的,从未被自己转化的负能量中来的,戾气很重的人,一定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经常都做出负面评判的人。

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产生了任何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的看法,如果当时没有用言行表达出来,一定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因为某一个机缘而表达出来,无论是正面的看法,还是负面的看法。

所以,人在积极的心态和能量充足的状态之下,会把自己过去所有好的一面,充分表达出来。而人在负面情绪的时候,自己累积的所有未曾释放的负面评判,也充分爆发出来。

当我们拥有好的心情之时,其实是过去所有正向能量的累积。当我们爆发负面情绪的时候,参与爆炸的,也是我们过去积攒起来的未被释放的负面能量。

“评判”这种行为的真正意义,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人的负面情绪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从而做出的各种负面的评价中来的。

评判,就是情绪的源头。人之所以要评判,是因为我们内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价值标准,符合我们价值的,则做出正面的评价,不符合我们的价格标准的,则做负面评价。

好的评判为我们积累正向能量,负面的评判为我们积累负面能量,任何一次评判,都在暗地里滋养人生际遇的因果关系。

佛学说,一言一行都是业力,每一念都是业力,这种最频繁、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业力,正是每个人内心的,不动声色的各种评判,佛家把这个称之为:起心动念。

弗洛伊德说:“那些不曾被表达的情绪并没有死去,它们被活着埋进土里,注定在某一天要以更丑陋的面目爬出来。”

任何负面的评判,都是一粒负能量的种子,想要不去播下这些种子,就得去管理好自己的评判之心。

如果自己在大街上与一个陌生人发生了争执,在这种争吵中爆发出来的总体的负能量,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个人的什么言行所产生的,我们会把自己对整个社会曾经做出过的所有的负面评判,对自己遇见过的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所累积的负面评判,把这些负面评判所积攒起来的负能量,都向面前正在与自己发生争吵的人,爆发出来,演变成语言,甚至是行为上的暴力。

这种累积在身体里未被释放的负能量,正是我们经常说的“戾气”。

人身上的“戾气”从哪儿来的,正是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每一次负面评价中积累起来的,从未被自己转化的负能量中来的,戾气很重的人,一定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经常都做出负面评判的人。

其实,夫妻之间的争吵也是如此,生气时说出口的话,正是平时自己做出的负面评判所累积出来的话,平时的负面情绪被压抑着累积在心里,埋藏在内心中的各种抱怨,会把争吵变成渲泄这些负面能量的出口,平时说不出来的话,会倾泄而出,隐藏在背后的负面评价越多,争吵也就更加的激烈。有时候夫妻之间的争吵反而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也正是因为负能量得到了恰到好处的释放,当然,“恰当好处”这种“度”,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把握,“度”本来就是一种很高级的智慧。所以,最好的方式,肯定是各自去转化和释放自己身上的负面能量,而不是把彼此当做负面情绪的出口,内在平静、和谐的人,能量流动得十分畅通的人,心智通透的人,不做负面评判的人,才是真正成为在感情生活中温柔如水的人。

最高的肯定是不定义,不评判了;其次是能觉察到自己正在评判,那么立即就可以做到不评价了;再往下是评价已经产生了,首先得与之和解,然后赶紧用自己的认知去进行转换和消化;再往下一个层级,就是至少要做到不要把没有转化的负能量,爆发在别人身上,特别是自己身边的亲人身上;再往下,肯定就是对自己的评判心毫无觉察了,任其肆意妄为。

感觉自己已经到了第二个层次,正在往不定义、不评判的境界精进。

人们对于正在发生事情的解读,往往在当时只能看见事物的一个面,所以基本上都是偏见。若是有机会再回过头过去看看,无论当时有怎样高明的解读,其实都毫无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