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推荐社区好文(活动暂停)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老狗

2024-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日落孤城

独子死的时候,他没有流一滴泪,愤愤的,连骨灰都没有领回家。

老狗回村时已是黄昏,夕阳倔强地不肯下山,黄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零零落落的几声狗吠回荡在村子里。这种乡村傍晚特有的宁静稍稍平复了他的情绪。妻子已做好了饭,他们坐在小饭桌前,相顾无言,默默地吃着。

终于不用在那群凝重,陌生的面孔中掩饰情绪了。老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去大城市,竟是这般状况。刚进大厅,两个年轻小伙儿便走过来扶住了他,安慰道:“叔叔,节哀。”肃穆的大厅里,儿子的相片放在中央,一群人神色凝重,似乎是为了挤出一丝悲伤。这不能怪他们,毕竟儿子与他们相处不过一两个月,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不要说他们,就是自己心里也是如此,虽然有悲,但更多的是愤:这个不争气的逆子!

葬礼结束后,他站在那座陌生城市的大桥上,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江水滚滚,江河两岸高楼林立,多繁华的城市呀!他想不通这么好的生活儿子怎么就会过不去了。想想自己小时候,忍饥挨饿,数九寒天穿着单衣在地里刨红苕根儿,夜里又冷又饿缩在床上瑟瑟发抖……渡轮哀长的汽笛声传来,似乎在催促着什么。“逆子!”他愤怒地举起儿子的骨灰盒扔进了滚滚滔滔的江中。

空着手去,空着手回。下车的那一刻,他又有些懊悔:唉,该把他带回来的,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带回来让妻子见一见也好呀!忽而,他又脸色一沉:带回来干嘛,不争气的东西,根本不配埋进祖坟!

他默默地吃着东西,根本不敢抬头看妻子的脸,生怕妻子会骂他铁石心肠。可生活还得继续,他瞟了一眼妻子,那是一张可怜巴巴的老脸,额前零乱地垂着几丝白发。那曾经也是一张光滑的,略带羞涩的,泛着红光的,娇好的面孔啊!可怜妻子在岁月的揉搓下失去了容颜,而今又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了儿子,他们曾经付出了那么多,而今一切付诸东流,他不敢想下去了,越想越气愤。饭后,妻子默默地收拾碗筷,他像往常一样提着水桶去喂猪了。

农村人认为,名字取得越低贱,孩子就越好养活。大多数农村孩子也就有了两个名字,一个正名,一个乳名。正名要用于上户口,上祖谱等正式场合,也就取得比较正式,而乳名主要用于亲朋邻里间的日常称谓,也就取得比较随意,有按排行来的,二娃,三娃,有按五行来的,金泉,水月。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为了孩子好养,直接起名为小狗,小草的也不少。

老狗出生时,父亲给他起名小狗,他这一生虽历经苦难,却终究是挺过来了。因此,当儿子出生时,他便也给儿子起名为小狗。父子俩都叫小狗,显然不合适,同辈之人跟他开玩笑说:“既然你儿子叫小狗,你就叫老狗好了。”于是大家就这么“老狗,老狗”地叫着。

老狗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都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村里大多数人都建起了瓦房,他也才从茅屋里搬了出来;大多数人都买了电视,他也才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长舌妇是农村的一大特色,她们聚在一起就是东家长西家短,虽不明说,却总在攀比。老狗夫妻没有多余的兄弟姐妹,也没有过人的本领,知道争也争不过,比也比不赢,索性也就踏踏实实地劳作,紧赶慢赶地追着大多数人的脚步。夫妻俩都很要强,他家的地总是打理得光光生生的,地里没有一棵杂草,沟里没有一块石头,庄稼的收成虽说是靠天,但总不会比别人差。渐渐的,村里人对这条老狗愈加尊重起来。

儿子一到上学年龄,老狗就把他送去了学校。他并没有想过让儿子出人头地,只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学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这世间的老实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表面平和,心里却总有一骨子不服输的要强劲儿。他们没有过硬的头脑和本领,又墨守陈规,不愿做出有悖风俗常理的事情。他们往往比不过,也争不过别人,只得像老牛一般埋头前行,把一切交给命运。

没有上过学的老狗夫妻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虽不能在知识上给孩子辅导,却总是不停地告诉儿子要听话,要争气。所谓争气,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固有的一种理念,即文化人口中的“骨气”。这种理念从不管孩子需要什么,只是一边贬低孩子,指出孩子与别人的差距,一边用这种心理落差来激励孩子奋进向上。当然夫妻俩并没有做过这样的思考,他们只是以自己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经验告诉孩子:看到别人吃东西,自己没有时要识趣地走开;在别人家玩时,一定要在饭点前回家;别人不愿给的东西,不能死乞白赖地要……夫妻俩从小就这么教育孩子。尽管家庭条件不好,老狗夫妻又要求严格,但从物质方面来说别人家孩子有的,小狗也会有。过年时的新衣、玩具、糖果是一定会买的。因为小狗经常赖在别人家里看电视,夫妻俩还狠下心来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如果说老狗这一生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无疑便是儿子小狗了。小狗生得乖巧,有灵气,最重要的是这孩子很争气。那些年物资匮乏,馋嘴的孩子们难免会心生恶念,偷西瓜,摘番茄,刨花生……如果被抓住交到大人手里,是很丢人的。即便没被抓住,主人家也一定会用最恶毒的语言上沟下坝地骂,参与偷盗之人常常是脸红筋涨。但这里面一定没小狗的事儿,因为父亲告诉他做人得有骨气,饿死也不能偷抢。在学校里,不认真学习的孩子往往会被老师揍,挨揍之后,其他孩子会幸灾乐祸地到处讲。这也不会有小狗,因为他总是一个人在家默默地做完作业再出去玩。

初中时,小狗考到了年级前几名。开家长会,校长告诉老狗,这娃可能考上重点中学,得好好培养。得到校长的接见和鼓励,老狗夫妻意气风发,劳动更卖劲儿了,生活更节约了,总想着孩子读书要花很多钱,要努力挣钱。小狗虽没有了儿时的灵动劲儿,却更加成熟稳重,更加体谅父母了。他会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帮父母砍麦子,割稻谷,挑西瓜。村民们都说,老狗有福,养了个争气的娃。

小狗确实很争气,当大多数同龄跟随打工潮南下时,小狗考上了重点中学。有一次,老狗看见小狗用拳头狠命地砸屋后的那棵泡桐树,树皮都被砸破了,小狗的拳头也出血了。这让老狗很是吃惊,心想这孩子莫不是遇到什么难事儿了。小狗却并不想多说,只是讲自己在练铁拳。

老狗常常说,小狗高考那年是他最幸运的一年。那一年的西瓜结得又大又多,总共卖了好几千块钱。小狗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这些钱便交了小狗一年的学费。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晓。多数人看总把成功者的成功看成是一种幸运,在村民们眼里,小狗考上大学似乎就像中彩票一样容易,一样幸运。

老狗的背驼了,妻子的发白了,他们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夜已深还在操持,他们幸福地憧憬着,却不想迎来了噩耗。

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儿子跳楼了……

听闻小狗的事,我唏嘘不已。

有人说老实人心里都有一尊佛,因为他们有一颗至刚至柔的心,刚的一面体现在事事要强,对自己要求严苛,柔的一面则是无争之力,心怀慈悲,默默忍受。佛心成魔,压垮的不是自己,就会伤害到别人。如果你不是一条龙,做一条狗没什么不好。

好的教育绝不是工具性的,一定要关注个人需求。当前之所以有很多年轻人选择躺平,无非是他们意识到:我干嘛要花费精力,花费金钱把自己培养得那么优秀来成为你的工具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