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和快乐是必然的搭配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位妈妈如是说:
我的儿子读初二,说心里话,现在的教育是在谋害孩子。
从早上七点到校,中午学校吃过饭爬桌子上休一会,本来是下午五点放学,如果有晚辅就到六点半放学,没完成任务的到七八点也正常,一天十几小时在学校,孩子心里委屈,又不敢说,给孩子们的天性都磨灭了!
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快乐和童年,社会的竟争和焦虑都传染到了学校!
可怜的孩子们!
多么善良的一个妈妈啊。
而且,我相信,像这样善良的妈妈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但今天我们必须先放下善良,来讨论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童年和快乐是必然的搭配吗?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把目光撤远一点,回头看看历史。
我们人类大体就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最早的是采集狩猎社会,中间的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今天则是商业社会。那让我们静下心来猜猜看,哪种社会形态中的童年是快乐的?
采集狩猎社会离我们太遥远了,基本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我猜,那时候由于人少、果子多,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小,如果刨除疾病、夭折、捕猎时的危险、部落之间的战争之外,童年应该还是快乐的。你想啊,一个部落几十号人,大小十几个孩子,爬树摘果子、下河摸鱼的生活岂不是悠哉悠哉?
但不幸的是,他们开始定居了,开始种地了。现在所有专家的看法基本一致,农业社会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生活质量远不如采集时代的祖先们,也包括孩子,因为孩子也要干活。
作家毕飞宇在其小说《平原》中是这样描述苏北农民生活的:
都说庄稼人勤快,谁勤快?谁他妈的想勤快?谁他妈的愿意勤快?都是叫老天爷逼的。说到底,庄稼人的日子都被“天时”掐好了生辰八字。
天时就是你的命,天时就是你的运。为了抢得“天时”,收好了麦子,庄稼人一口气都不能歇,马上就要插秧。插秧就更苦了。你的腰必须弯得更深。你的身子骨必须遭更大的罪。差不多就是上老虎凳了。
所以说,一旦田里的麦子黄了,庄稼人望着浩瀚无边的金色,心里头其实复杂得很。喜归喜,到底也还有怕。这种怕深人骨髓,同时又无处躲藏。你只能梗着脖子,迎头而上。老虎凳在那儿,你必须自己走过去,争先恐后地骑上它。
这还是20世纪六十年代的农业啊,农具都是铁的了,多少有点机械、有点肥料了,我们的老祖宗那时候肯定比这更难。
再说点具体的,一个具体的童年,70年前我的母亲,那时候她5岁,那时候她正式成了家庭分工协作的一员,她的工作是“放猪”,就是把猪赶到野地里啃草吃,冬天就啃麦苗儿。
我母亲是这样回忆的:那时候冬天真冷啊,只能趴在沟里避风。天蒙蒙亮出来天黑了才能回去。冷了,就在沟底来回走走,就跺跺脚。带的午饭哪天也等不到中午就吃完了,再饿了,就只能忍着了。唯一的希望是猪,因为它们的鼻子好使,能闻到深埋在地里的地瓜(我们老家俗称这种地瓜为“贼地瓜”),还能用长鼻子给拱出来,哎,猪也吃不饱啊,这时候就要赶紧的跑,去把猪赶跑,去抢猪的地瓜吃,但成的时候少,因为自己还没有猪大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欧美率先进入商业社会了,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情况。
菲利普·埃里斯在其著作《童年的世纪》中式这么描述的:
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导致了对廉价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父母会依靠儿童为家里赚钱,雇主也会毫无顾忌地让6岁大的儿童到工厂干活,而且通常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超长。英国议会在1833年的《工厂法》规定,9~13 岁的儿童每周工作不得超过48小时, 13~ 18岁的儿童每周工作不得超过68小时。
这种状况的真正改善大约是二战之后。
就说美国吧,二战之后大量的军人回国,大量的婴儿出生,加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父母工作忙、孩子多,所以这批孩子的童年还是挺快乐的,吃喝不愁,基本上就是放养,以独立摸索、不怕犯错、敢吃苦头而闻名世界。
但这种快乐的教育模式今天已经大为衰退。各阶层家长,尤其是中产家长,加大投入教育投资,被称为“直升机式育儿”——父母的监护盘旋在孩子上空,寸步不离。
新一代美国儿童,牺牲打工和游玩的时间,投入到教育的“军备竞赛”之中。没有哪一代美国人曾经如此刻苦做题。白人中产阶层的儿童,从名牌幼儿园、小学升入名牌私立中学,最后升入常青藤大学,每一步都不敢出差池,唯恐阶级下滑。
我们国家七零后、八零后这一代的童年也可以说是快乐的,那个时候父母工作忙,根本没空管我们,虽说吃的不咋地,但学习压力不大,小伙伴凑一块还是挺乐呵的。
再往后,物质条件儿就好了,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上来了,兴趣班、辅导班也就多了,渐渐的就变成这个妈妈眼中的样子了。
好,古今中外粗略的都看完了,回到我们的问题:童年和快乐是必然的搭配吗?
不是。
童年是否快乐,取决于儿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如果资源丰富、生活压力小、生存竞争不激烈,那任何人过得都挺快乐,包括儿童。如果资源稀缺、生活压力大、生存竞争激烈,那任何人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也包括儿童。
那现在的资源丰富吗?生活压力小吗?生存竞争激烈吗?
现在的物质是挺丰富的了,现在就是一个要饭的,吃的、穿的、住的也比以前的地主强好多倍。可人是什么?人是我要比你强的,人是要互相比较的——凭什么你的孩子就比我的孩子学习好?!
如果父母能忍住焦虑,能接受孩子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那孩子的童年也不至于多么的悲惨。
以前的社会没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去和生活死磕。
现在,让孩子过一个怎样的童年,选择权似乎真的握在父母手里了。
这个权利,你敢要吗?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