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练思维,“一题多解”是个啥

2022-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37f656f2331b

小高阶段的应用题,是需要孩子将题目中的数字,结合基础概念,再进行倒推求解。这个时候解决应用题,除了仔细审题,还要考验孩子的思维能力。

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应用题解题步骤不是那么多,题相对没有那么绕,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了。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展思维。 “一题多解”也就是一道题用一种方法做出来之后,再尝试用其他的方法看能不能做出来。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

5名老师带着67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已知每条大船能坐27人,每条小船能坐8人,坐满一条大船后,其余人坐小船,需要几条小船。

大多数孩子会先求出来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再用总人数减去一条大船的人数,最后再除以8,算出需要多少条小船。

也有一部分孩子会想到,既然题目中说了条件是坐满一条大船,我们就可以先用学生人数直接减去大船人数,再用此时剩下的人数加上老师数量,去除以8,算出小船数量。

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解题思路,只不过切入点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题多解”,也意味着孩子解题出错的可能性更大,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包容,不能一看到孩子的错题,就开始吵他。有时间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看一下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出错的。比如有的孩子是因为计算出错,有的孩子则是做题时,第一步就理解错了。

平常也可以让孩子来当小老师,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找一道数学题,让孩子来讲给家长听。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老师在学校是怎么讲解的,孩子经过自己的理解,是可以讲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为了把爸爸妈妈教会,他会不断地去思考。

如果孩子有哪里讲错了,一定不要马上指出来,既打断了孩子的思路,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失去当小老师的兴趣。家长只需要给孩子讲,自己哪里没有听懂,让孩子去思考,是哪一个步骤在推导的过程中出了问题,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让孩子当小老师讲题,也可以让孩子出题。出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逆向思维的过程,从“解决问题”变成了“追溯问题”。既可以提高孩子的问题分析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对数学更感兴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