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在这里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

36/70 写了20万字,你以为自己就是作家了?

2017-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肖爷_族长

这段日子,有很多人找我诉说困惑:“我以后想做知识型IP,可我都写了20万字了,还找不到方向怎么办?”

读写训练营已经进行到了第六期,这些宝宝都是参加了2~3期的,也就是140~210天,遇到这样瓶颈期,也不足为奇。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问题如出一辙。

那么,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写作和出版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就以我个人为例来说吧。虽然我做了13年的图书编辑,每天都在写策划案、审稿子,指导作者如何写好一本书。但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我跟大家一样,都是彻彻底底的小白。在注册简书之前,我连日记都没写过一篇。

我7个月的写作成果

这是我在简书上写的第176篇文章,累计字数23.6万,收获了2272 个喜欢。这里面有不少学员宝宝的捧场,所以我深知,我距离知识型IP,距离出版一本书,距离成为作家,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

你尽可以放眼看去,除了简书这个平台,写作的平台数不胜数——豆瓣、知乎、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天涯、晋江、起点中文、铁血文学网等,写作的人自然也是层出不穷,那些有幸出版了作品的人,凭什么能被我们编辑看中签约呢?

今天,我就跟大家掰扯一下,希望大家能够从结果的角度,反过来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所在。

1.文稿本身有出版价值。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内容为王。对于图书这种文字产品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愿意签约一些有潜质的草根作者的原因。什么是草根作者?就是没有出版过作品、没什么名气或者影响力,但有不错内容的人。

这也分两种,一种是籍籍无名的路人甲,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比如《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比如红极一时的中医保健书《求医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作者张嘉佳,这些百万畅销书的作者成名之前都属此列。在专业领域,他们完全不为人知或者没有经过市场验证,如果没有厉害的编辑挖掘、包装,也许就不是现在的模样。第二种是没有出版过作品的行业内专家,比如《只有医生知道》的作者张羽,比如《自控力》的作者麦格尼格尔。至于那些明星作者,比如杨澜、成龙、张艺兴、我会放在第三点里面说,因为他们自带巨大流量。

所以名气既重要,也不重要,它从来不是编辑评估一个产品的唯一标准。

关键是有好的内容。那么,什么是能让编辑眼前一亮的好内容呢?今天我只探讨非虚构作品,有两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

(1)题材稀缺

比如将历史学、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的《人类简史》,比如讲解儿童性教育的《善解童贞》,比如经久不衰的《法布尔昆虫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就拿《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来说,这本书是2002年出版的,作者是法国小女孩蒂皮,她1990年出生于纳米比亚,父母是专门拍摄非洲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她从小跟父母在非洲丛林长大,与野象相亲,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豹子……一个个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也有皮肉之苦,但最终都成为她的朋友。10岁回到巴黎后,她将自己在非洲的经历写成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书里还放了她父母拍下的130多幅极为难得的图片,出版后立即畅销全球,15年过去了,依然畅销不衰。这就是稀缺性。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封面

(2)概念新颖,又能自圆其说。

比如《自控力》《刻意练习》《异类》《重口味心理学》《断舍离》都属此类。其实95%的出版领域,都不是空白,你觉得是空白的领域,有可能在我们编辑看来,就是市场太小,目标读者太少,所以没有出版价值。(请不要用学术专著跟我抬杠,那又是另外一个系统。)

既然你能想到的领域,都已经汗牛充栋,那么我们如何脱颖而出?

只能靠概念取胜,然后具体内容能达到80分——体例清晰、论据充分,就足以变成畅销书。可是这个概念如何提炼?这又得靠编辑和作者一起努力了。其实这就是议论文的放大版。能把议论文写好,就是写作一本书的基础。比如《断舍离》这本书,这个概念新颖吗?要通俗点说,不就是整理收纳的方法吗?可是那么多收纳达人,只有山下英子提出了这个概念,所以她完胜,成为这个领域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一下子与那些善于整理收纳的家庭主妇拉开了大大的距离,把收纳这件事提到了心理学、哲学的高度,谁可与之匹敌?她聪明就聪明在这里。

你也可以试试,在一个常见的领域里面找到制高点。

2.作者最好是行业牛人,而且最好形象、口才俱佳。

养生保健书最火的2007~2009年,我正好在行业内领军的出版公司工作,《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31岁小美女的养颜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等,包括后来的《回家吃饭的智慧》,都是我有经手的图书产品。那几年,我们真没少签原创作者。刚开始的这几个作者是彻彻底底的草根,签约条件都不高,但是后期签的作者有一个共同点——虽然没出过畅销书,但是在行业内还算知名,也就是说专业能力是ok的,但是他们大多写作能力是欠缺的。我们为什么会选他们?

他们肚里能挖出料来,而且形象好,特别能说。形象和口才的重要性,很可能是很多作者都没意识到的竞争力。

不能写也能出书?能,而且能出畅销书。这些著名作者都是谁,我就不说了。我可以跟大家聊聊不会写的作者是怎么出书的——编辑采访+录音文字整理+润色加工。虽然编辑周期长了点,但是因为一开始就在编辑的掌控之中,所以质量反而较高。

那么作者的好形象与好口才有何用?宣传推广,比如上电视节目+讲座签售+企业讲座+网络直播,这些推广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图书的销量,有时候一档节目的火爆,就足以引爆一个全新的作者。比如被禁掉的那本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是作者张悟本上了芒果台的《百科全说》之后,成为爆品的。

对普通作者来说,花点钱拍一张好看的形象照,呈现给读者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形象,也是至关重要的哟~~

3.作者最好自带流量,或者有推广资源。

这说的就是各种名人、公知和网红。他们自带粉丝,即使印个空白笔记本,估计也会有很多人抢购,比如鹿晗、张艺兴、李易峰的那些疯狂的粉丝。对我们来说,签约他们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重点是签约印数与预付金,是否能出得起了。这类作者,一般竞争者众。

我在这里不说名人,只说网红。我们在简书有望成为网红吗?彭小六不就是一个范例吗?他的书《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我估计大多都卖给了社群成员,这就是他自带的流量。当然,他在知识IP领域的那些朋友们,也是他推广资源的一部分。

如果你写了一本书,有多少人会买?

如果你写了一本书,有多少人会帮你吆喝?

是不是有3000个人会支持你,这其实就是写作与出版的距离。


以上三点,能有一条满足,你可能就是我们编辑眼中的香饽饽,你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