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智慧】上元安康·元宵节说三元三才

2024-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心象商学Vivian

元宵节是一年的初望,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寄托着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从欧阳修的这首诗,就可以看出元宵节的欢腾和聚合。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它的由来,与道教有关。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三元也为道教三位神灵: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元宵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是祭月、祭祖、一家人团圆的大好日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庆祝生命的节日。这是与“天”的对话,是人间通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花,载歌载舞来对“地利”的感恩和祈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如果说春节是我们对“日”的敬畏,那么元宵节和中秋节就是对“月”的敬畏了。日月为明,日月为易,故有“天道远而人道迩,人道谋而阴”的所谓中华义理。

儒家的天地人“三才”与道家的天地水“三官”同源而互补,于是便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说的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上元节庆祝生命,中元节祭祀生命,下元节祈福生命。这与孔子的“畏天命,畏大人,畏圣言”就有了完美的呼应。

中华传统文化是从“三才”——天、地、人“三元”思维和理念展开的。“三元三才”是最具中华传统的“三观”特色,这也是现代中国人最应该理解的天地观、乾坤观和阴阳观。对于“三”这个数字,中国人不仅既有着深厚感情又有着深刻认知。“三才”是世界的三个界面,三个系统,三个品格。《周易》有言:“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生命有三修;人生有三境;佛家有三悟;道家有三清;君子有三德;人间有三俗;生命有三急;人间有三福;生命有三寿;年有三元;月有三旬;岁月有三天;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生万物,生生不息……

故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到的是人情,见到的是肉身,见到的是欲望,七情六欲贪嗔痴,无欲观其妙,有欲观其缴,此之谓一见也;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到的是人性,见到的是人心,见到的是世故,见到的是名相,妖魔鬼怪,名利权情,名可名,非常名,此之谓二见也;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见到的是规律,阴晴圆缺,生老病死,见到的是人情世故,见到的是众妙,见到的是大道,道可道,非常道,此之谓三见也。

见人性即见众生。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人情的本质是相互利用;关系的本质是各取所需;爱情的本质是本能吸引;资源的稳固是生命增值。

三见即三观,世界观见天地,价值观见人性,人生观见人情。见自己,“人不知而不愠”,感受本我,活出真我,故能豁达;见众生,知天命,尽人事,故能宽容;见天地,知天言,懂得人之渺小,故能谦卑!

人的一生,一边是岁月的沧桑和困倦,一边是生活的幸福和甘甜。我们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品味的是生活,积淀的是生命,历练的是成熟,收获的是成长。元宵节,上元节,祈盼天上月儿圆,祈盼地上人如愿,祈盼人生皆圆满。

火树银花,灯火辉煌,山河春醒,上元安康!

月圆向吉,花开向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