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古诗

2024-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书一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起得稍晚一点,走出家门,感觉温度比以往高,走进公园没有感觉到曾有的凉意。

一边散步,一边背了几首古诗,虽然都是之前已经学过的古诗,但早已是记忆模糊。重新背诵起来,却感觉到一种不同的意境。也许是人生阅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体验。

读到杨万里《小池》中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清柔”,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河边嬉戏的情景。当时,家门口就是一条小河,有一个漫水桥。母亲经常到河边洗衣服,我们也得以在河边玩耍,经常我们到岸边挖沙子,也会挖出一些泉眼,看着水从泉眼中潺潺流出,我们是那么有欣喜和惊奇。而杨万里的一个”惜“字,写出了泉眼与流水之间的不舍,写出了人情味。

读到高鼎《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时候制作风筝的场景又重现在脑海中。那是在五年级的下学期,正是”春风花草香“的季节。风筝是什么东西,我们原来并不知道,只从课本知道这个名词。语文老师给我上了一节制作风筝的课,我们从家里拿来高梁杆,老师给我们提供的牛皮纸,当时做得风筝造型是五角星,用高粱杆做支撑,粘上牛皮纸,系上绳子,就是一个风筝了。记得当时我们制作了一个下午,学校东边就是村里的场院,也就是打谷场,是一大片开阔地,正适合放风筝,可是我们的风筝基本上都没有飞上天,虽有遗憾,但是这个制作的过程却让我铭记一生。我们更能体会到“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迫切心情。

杜甫在《绝句》中写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种意境在学习时从来没有体会到,今天再读,真正感觉到诗句的魅力。边读边想象那个推窗的感觉,当“西岭千秋雪”突然映入眼帘时,就是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感觉。

古诗来源于生活,只有把古诗诵读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表过的思想和真情实感,才能真正走正那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

陆游早已经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人世间的意味隽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