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大如年,迎来数九寒。
今天是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
古人认为,冬至过后阳气见长,十分吉祥,值得庆贺。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So,北方吃饺子,寓意不动耳朵,南方吃汤圆,祈祷团团圆圆。
不论是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是味道滚滚的汤圆,这些食物都寄托了人们的希望,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时我不禁想起白居易的那首《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绿蚁酒,烧红的小火炉,在寒冷的冬夜,等待友人到来,把酒言欢,一诉衷肠,真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冬日是最适合怀念的季节,与三两好友,凑在一起,伴随着热乎的饭菜,侃侃而谈,愉悦身心,驱走冬季的寒冷,这是多么温暖而惬意的事情啊。
今天去游泳,很奇怪,游泳池的人很少,难道大家都在家里过冬至吗?
畅快淋漓的游了1700米,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感觉浑身轻快地就要飞起来了!
走在冬季的光阴里,感受着凛冽的寒风,东至的东北,东北的冬天还真够劲儿!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吉林长春。这里土地辽阔,四季分明,这里的人热情善良,性格豪爽。
穿得暖暖的,坐上车,往家的方向行进。
又去一趟超市,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
无论从节气上来讲,还是就美食而言,人们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在轮转的时光里,借助美食,让平淡的日子里充满烟火气,在令人流连忘返的美食中温暖身心。
今天是冬至,你吃饺子了吗?祝所有人冬至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