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大格局的人,从不好为人师
别人绝不会因为你的一番话而有所改变的。任何聚会、闲聊都以开心为主,看法不同时,千万别辩论。现实当中,总有人热衷于当“过来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殊不知:立场不同,不必强求;位置各异,少言为贵。一个人的认知经验,不足以成为万人膜拜的“金科玉律”。真正大格局的人,都懂得尊重“不一样”的人,包容“看不惯”的事。
教人做事,其实是自以为是。教人做事,也许能带来片刻的爽感。但更多时候,只会出卖一个人的狭隘和无知。为循规蹈矩的命运寻求些许认同,为一事无成的人生增添几分优越感。
人生在世,没有谁比谁更优越,也没有谁可以教育谁。真正的聪明人,允许自己做自己,更允许别人做别人。
尝试倾听,而非急于改变。作家松浦弥太郎在分析人际关系时曾提到:“最危险的就是,不好好观察对方,把自己的意见放在最优先。”内心狭隘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妄自尊大的人,事事都想插一手。高层次的人,从不会急于教育别人,而是深谙倾听的智慧。
很认同一句话:“好好说话,从来不是会说话这么简单,而是懂得在什么时候闭嘴,把自己看穿的那部分放在肚子里。”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只是乐于向外表达,更应该懂得向内沉淀。与人沟通时,八分听,二分说。倾听别人的表达,让你洞彻事理;尊重别人的立场,则让你海纳百川。
层次越高的人,越习惯“靠边站”。作家林清玄写过一首小禅诗: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看雪,智者见白。同样是面对白鹭立于雪地,有人看见的是白鹭,有人看到的是雪,也有人眼中是白茫茫一片。这种差异,便是心理学“隧道视野”的体现。环境、阅历的不同,使得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认知隧道里,所见只是一隅。愚者浅薄,总觉得自己绝对正确,企图以己度人,纠正别人。殊不知,飞鸟游鱼各有所安,高山流水不必相逢。真正的智者,反而是那些谨守边界,懂得在他人面前“靠边站”的人。
作家刘亮程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大多数人,都是拼尽全力,用表面的云淡风轻,去隐藏背后的暗潮汹涌。人与人之间,不求立场一致,但求相互理解。兼容别人的三观,不仅是释放善意,也是破除我执、开阔格局的过程。
《奇葩说》辩手秋阳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人期待的不是圆满,而是自由。”这里的自由,即不困于他人的说教,按意愿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毕竟,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用立场征服立场,是弱者的人生箴言。真正的强者,胸中纵有万千丘壑,从不置喙他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