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鬓角的霜,是我心中的光(援沪日记)
4月17号,在援沪返通的途中,眯了一会儿,抬头看了看车上的时间,听着窗外呼啸而过的车笛声,感受着一簇而过的春意,无意中瞥到前排领队吴宏荷主任鬓角的白发,心中蓦然一沉,许多酸楚在心中蔓延。虽然和她的相识于这场援沪,不知道还能共处几日,但这短短得十几天,受益良多。
吴主任的敬业精神令我钦佩。这十几天里,吴主任几乎没有在午夜前入睡的,经常在凌晨两三点还看到她在群里发消息,有的是临时接到采核酸任务的,有的是临时取消任务的。等待,是吴主任每天晚上必做的事情。4月15号晚,吴主任为了能够及时传达国家工作组最终决定的检测方案,一直不敢入睡,直到凌晨四点多,才接到消息并在群里第一时间转发,这一夜又是未眠吧!即便坐在大巴车上,我也总是看到她微信消息回复个不停,这些微小的瞬间,像微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吴主任挂在嘴边的“我们一个都不能少”,如和风般慰藉着我们这些天的疲惫。当我们拍大合照时,有几个小伙伴因尚未完成核酸采集任务而迟迟未归,等待我们几位队员的时候,高东镇防控办主任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已经到了。当地的卫健委都准备拍照了,吴主任却说,“我们一个都不能少,这照片记录地都是大家珍贵的回忆!”,“现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最大,她们是在一线干活不是玩”。 直到今日,这个场景依然能够清晰地在我眼前放映,我依然记得吴主任说这句话时语气是多么铿锵有力,那声音足以让站在凉风下的我,感到平和而安定。我常常思考这一纯真的情感到底从何而来,像泉流透过意识,也许源自她给我们带来的依赖感。
当我们去高东镇进行核酸采集任务时,那是吴主任最紧张我们的时候,在我们工作期间她便一直地和当地的卫健委进行沟通,关注我们派遣在各个点的队伍是否一切顺利,有任何问题,她都想尽办法地帮助大家解决。她最记挂的也是我们的身体状况,她说“我们的原则是保证身体”,这句话让身处抗疫一线的我,在咀嚼生活的过程中,嘴角边也增添了笑意,让我在迷惘中多了许多毅力。我们在当地采集完核酸后,她提醒着每个人做好消杀工作,回到南通隔离酒店下车时,也亲自给大家再次消杀。她对我们的关爱如一缕春风,让这人间四月繁华遍地、暖阳高照。当然,我们每次漂亮完成任务的背后,不仅有吴主任周密的组织,更有院领导及各位主任们的全力支持,他们是我们强大的后援团,更离不开各位“披甲战士”的勇敢逆行,用青春书写最美韶华。高东镇防空办主任说,“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援沪队伍”,这句话让我心潮澎湃,我看到了南通妇幼人在这次疫情下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我们妇幼人用自己的担当,赢得了一份又一份的敬重,“德之修明,虽小,重也”。
看着吴主任,想到了无数投身于抗疫一线的巾帼英雄们,在上海采核酸时,不乏看到齐上阵的母女志愿者,她们动作娴熟、精神饱满、热情有礼,活脱脱的新时代女性的姿态。想到我自己的科室(妇女保健科产后康复中心)20名女同胞全部都在投身于抗疫一线,护士长、科主任带头镇守科室,多日未归家,科室姐妹们纷纷报名参加采核酸,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新时代女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顽强拼搏、勇往直前,而以吴主任为代表的的女性领导者们更是祖国新征程上最靓丽的风景,我们用共同酸甜的笑纹,共同见证着这个时代,过后,它便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