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发朋友圈吗?
近几年,还发不发朋友圈,在网上一直有争议。
在微博“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话题里,评论最高赞的原因竟然是:你分享的快乐成了显摆,你倾诉的悲伤成了笑话。
这可能是很多人不发朋友圈最主要的原因。
反过来问一句,会这样想的人,真的是朋友吗?
朋友之间,会肆意嫉妒?会幸灾乐祸?
真正的朋友,亦或是一个善良的人,会乐见于你生活得好,分享着你的快乐、心疼着你的悲伤。
朋友圈的纠结,归根结底,是因为朋友圈不再只是“朋友”的圈,已悄然变成了工作圈、社交圈、商业圈。
因“朋友圈”变了味儿,与同好交流的欣喜很可能抵不上惹来的麻烦。
发一条朋友圈,上级看见会怎么想?同事看见会怎么想?工作之交会怎么想?泛泛之交会怎么想?
朋友圈不再只有单纯的朋友,变得如此复杂,索性不如不发。
朋友圈推出的初衷肯定是积极的,在大一点的城市,朋友之间见上一面的时间成本奇高。
老家和异地的亲戚、朋友、同学,相隔千里,更是几年都未必能见上一面。
平日里相处时间最长的,只有同事。同事之间,牵涉到利益的话,知心的又能有几人?
想要分享的人就在身边,这样幸福的人屈指可数。
不好意思无缘无故就去微信找人聊天,毕竟都有各自的生活要忙。
想念谁了,因着中国人的含蓄,怎好微信说发张近照来看看啊。
朋友圈的设计,恰到好处,进退自由,分寸易控。
看到朋友近况如何,在忙什么、想什么,家里娃长了多少,猫猫狗狗有多可爱。
看到朋友看到的美好事物,了解一个更大的世界,更何况这个世界还有朋友来背书。
发朋友圈相当于群发,一对多,省事省时间。
看朋友圈也没有任何负担,感兴趣、有共鸣的话题,就评论一句。
没时间看,或是不感兴趣,一滑而过,不会有一对一聊天窗口不知如何回复的尴尬。
记录和表达,有时是一种好习惯。
回看几年前的朋友圈,脑海里还有印象的,大概只有不到20%。
大多数感想,如果不是当初记录下来,恐怕这辈子都再也找不回来。
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如今就能成文,成为一段美好回忆。
那句很俗的话怎么说的来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还是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流,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
而朋友圈何尝不是思想和视野的交换?
有时候,心思复杂了,事情也就复杂了。
心思简单一些,事情就简单了,朋友圈亦是如此。
更何况,微信早已感知大众的纠结,朋友圈三天可见、一个月可见、半年可见随意设置。
还有分组可见、指定不让谁看、指定不看谁。
表达和分享是一种自由,不伤及他人,就无关对错。
(音频版阅读,请移步微信公众号:一点五倍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