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第一章 乐亭关东一线牵发财梦想两地间
第一章 乐亭关东一线牵发财梦想两地间
关东就是东北,一般指山海关以北的广袤地区。自从满族倾族入关以来,东北这疙瘩就没有多少人了。满族的贵族们都进入关里抢地,似乎把关外大片土地都给遗忘了。朝廷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严禁汉族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并在顺治时期开始,在关外分段修建了千余公里“柳条边”。
“柳条边”边是为防止蒙、汉等民族进入边里。当然了“柳条边”外大部分地区都是蒙古王爷的领地。
让朝廷没想到的是,到了公元十九世纪中期,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导致汉族百姓生活难以为继。特别是公元1855年,暴雨连连,发生了罕见的水灾袭击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暴雨不但冲垮了河流堤坝,还让河流多次改道,迫使那里的人们流离失所。可以说真是饿殍遍野。加之朝廷腐败,苛捐杂税繁多,人们为生存不得不拖儿带女被迫离开家乡,进入关东谋生存。而此时,沙俄趁火打劫,逼迫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全部领土。
为此,清廷被迫对部分地区解禁放垦,允许汉族人进入关东开荒种地,直到1897年全部开禁。正因为这个政策的实施,形成了许多上关东发财的传说,也引起了人们的向往。本文的故事也就从上关东为发财的传说开始了。时间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地点乐亭县和奉天省辖区内的一个小火车站,即四平街火车站。人物就是赵老翰及其相关人员。有关事件就得慢慢细看了。
农历翻到庚寅年,这年正是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年),临近年未的一个漆黑夜晚,在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镇胡林张庄里,两间不起眼的茅草屋,传来一阵阵婴儿的涕哭声,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了。这是个普通贫苦的农家,新降生破涕而哭的小生命,没有给这家大人带来多少欢乐。反而,嗷嗷待哺的他到成了这个家的累赘。这个穷苦的人家姓赵,主人赵裕德,而这来的不是时候,在苦难中降生的小生命,就是赵老翰——姓名赵正义,字翰臣。
这个小男孩排行老二,他名里有个义字,按当地习惯叫法,小男孩小名就叫义头。
乐亭县隶属河北省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在唐山市东南部。东隔滦河与昌黎相邻,北与滦南县接壤,仰望燕山山脉;西眺京津福地与滦南、曹妃甸区接壤,向南当时是属于齐鲁大地了。东南濒临渤海西岸,总面积1307.7平方公里。
可惜的是,在赵老翰出生的年代,并没有好日子过。赵老翰刚生下来时,他的娘用破旧的棉裤腿来包裹他,并在破旧的棉裤腿里面渡过了哺乳期。
日子再艰难也得一天一天的过,好不容易熬过几年,到了小义头入学的年龄,赵老翰父亲让他上了私塾。这也是无法的事情,因为赵裕德知道,想让自己儿子上关东闯出“出息”来必须得认字,只有识字了,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当然,也得看自己儿子造化了。
赵老翰在私塾入学期间,知道了许多事情,小小的年龄也知道家乡很多人都上了关东。这在他幼小心灵里留下深深地记忆。同时,也暗暗地下了上关东发财决心!
就在赵老翰还在家乡读私塾时,关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俄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领土,并逼迫清朝廷同意取得了修建满洲里至旅顺的铁路权。
晚清朝庭无能,好些资本主义国家趁机侵略中国进行掠夺。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刮分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辽东半岛。沙俄为自己利益着想,逼迫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并以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同意修筑东清铁路。
东清铁路是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条线路,始终点同时相向施工。铁路所到之处,都是强行征地。
赵老翰上关东最后落脚点,是南满铁路支线距离旅顺口近六百公里处的一个小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地方归当时奉化县所属慈恩社管辖,而慈恩社所在地就是四平街。四平街距这个火车站七点五公里,也就是十五里地。因而这个火车站起名叫《四平街火车站》。
《四平街火车站》地处广袤的松辽平原上,原是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而蒙语“科尔沁”是“弓箭手”的意思。在元代初期,成吉思汗把这块地封给其二弟哈布图哈撒尔,从此成为蒙古王爷的领地。这一带后来称谓松辽平原,为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域。看来,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把自己封地叫科尔沁,他一定是非常有名的弓箭手了。
那个时候的《四平街火车站》这疙瘩还是无边无际的科尔沁大草原,过去曾有《敕勒歌》是这样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见科尔沁草原风光是多么的绚丽。
后来,清廷当局开禁,特别在清朝统治时期关内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东、河北等地的农民受灾后,冒禁进入这里开垦荒地,清朝当局不不得已为了安抚灾民,与蒙古王公达成借地养民的协议,南来的农民经过多年辛勤劳作,不断地把荒地开垦成良田。科尔沁大草原是神奇的,不但养育广大游牧民族,也养育了关里来闯关东的农民。
《四平街火车站》范围内有苗姓哥四个来此垦荒,他们是从山东登州府文登县旗杆顶闯关东来,落脚此地开荒种地,多年以后,苗家在这里形成了一定规模。把自己居住的地场起名叫“四门苗家”。
正当“四门苗家”的人们过着无忧无虑,自给自足的生活时,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意外的事件惊醒了四门苗家人发家致富的美梦,这就是时刻觊觎东北的沙俄,为了侵略的需要,修建了东清铁道南满支线从这里经过,打破了四门苗家平静的生活。不但打破了这里宁静的生活,还强占了四门苗家的土地。
一八九九年秋,东清铁路施工队进入“四平街火车站”境内,开始强行征收铁路用地。农民是恋自己的土地的,苗家人都不想离开生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地方,不愿意离开曾经为之付出血汗的劳动成果。可是,沙俄侵略中国的人员都是畜牲,我们能想像当时的苗家一定出现了流血的事件,留在这里是不可能的了,这才使苗家彻底离开了此地。土地被强占后,苗家人四散奔逃,有一股流落到了今天的梨树县胜利乡的苗家街。
沙俄修建铁路时,按照里程规划在这里建一个站点。正因为设了火车站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因而此地进入了由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沙俄人进来,当地人觉得这些外来人很牲性,动不动就杀人,特别是见到女人就强奸。他们的野蛮性加上多毛的体貌特征,不管是当兵的,还是来修路的,凡是沙俄的人统统都称之为“老毛子”。
这里除了四门苗家外,附近还有几个小一屯子,它们叫海丰屯、蔺家河口和索家窝堡,人口都不多。都是来此垦荒种地的农民。他们对沙俄来修铁路占田占地、横行霸道杀人放火也是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