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年女子,我才不想做鱼眼睛
今天继续读《傲慢与偏见》,其中有一个桥段,让我颇有感触。
在查尔斯·宾利家组织的一场舞会上,伊丽莎白的妈妈和其她中老年女子团聊天,声音又大内容又敏感,伊丽莎白百般提示,但是她的妈妈就是不理会,该炫耀的依旧炫耀,该展示的一点不少。而旁边的达西先生的表情变了又变。这份尴尬和不安,让伊丽莎白抬不起头来。
这个片段让我想起大学的时候看过的《流星花园》中杉菜的妈妈,还有毛姆小说《面纱》中凯蒂的母亲,还有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大概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聪明伶俐、人见犹怜的美眼女子吧。随着时间的流逝,美貌不再,就变得俗不可耐、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我在想,是不是一味沉溺于生活琐事之中,几尺锅台之间,人就会变的那样不知情、不识趣。当年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就专门注意到了贾宝玉的言论:未出嫁的女儿是颗无价之宝;出嫁了就变出许多毛病来,虽是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第一次听贾宝玉的高论,也认真地思考了,大概那时候自己还是如珍珠般的年纪,并未真正理解这句话中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越来越赞同。只能苦笑,我将乘着时间这趟列车极速开往鱼眼睛的那一站。
可是,女人们又是多么地不甘心,不愿意,就此不再可爱,不再美丽,不再光彩。有的学会了化妆只术,有的人生活在相机里,有的人则奔波于整容的泥淖中。可是,中年女人的那股子物质酸腐味道,是任何高档化妆品都无法遮掩的。
于是,处在高阶认知的女子开拓了新的保鲜术,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反思、复盘、不断警省自己。让自己不至变得那样庸俗不堪,那样惹人讨厌。
我记得我有一个老师,当时年纪也有40+岁了,但是她身上没有世俗世界中的陈腐味道,她的言谈举止都让人舒服和享受。她时而像个豆蔻少女,时而又变成一个知识大咖,时而又变成过一个知心姐姐。只觉得时间在她身上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她并没有成为“鱼眼睛”。
没有一个女人希望自己有一天变得令人生厌,令亲人蒙羞。想当年,谁还不是清清爽爽一朵出水芙蓉,可走着走着,就变成那样一个自己年轻的时候都不喜欢的人。是不是这也算规律?
未经世事,单纯可爱,没有算计没有权宜,开心在当下,美好在眼前,悲伤在此刻、痛苦在此时,所以,如同美玉一般,远观近看都让人赏心悦目。
而经历了世事沧桑,见识了输赢得失,趋利避害的念头如同基因一般写在了灵魂深处,已经活成了人间清醒。就怕,正是这份念头,让我们不再可爱,不再单纯,不再清爽。那又如何,人生各个阶段不同,走到今日,早已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走进来的,这就是成熟吧。
所以,美好的女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走向庸俗市侩,有的也会走向优雅成熟。不在于身材保持的如何、面部多么艳丽,在于经过这些年,我们的大脑中装了一些什么。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时顺风顺水的,谁不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走到今日,其中酸甜苦辣,如汪洋大海,汹涌而来、匆忙而去,有的人看到狂浪过后的黄金和希望,有的人则注意到枯骨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