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模式为什么行不通了?
KPI模式为什么行不通了?
说到宽带薪酬和绩效管理,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KPI。但KPI不等于绩效,它只是企业绩效考核的一种工具。
KPI在中国风靡了十几年,曾经被很多企业顶礼膜拜,然而随着其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反思KPI是否真的能够帮助自己改善绩效?
作者这些年为不少企业做咨询,见过很多企业使用KPI后业绩反而越来越差,老板们叫苦不迭,却无所适从。而员工更是对KPI怨声载道,骂声一片。作者挑选几个KPI在实际操作中的弊端,各位读者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枪”:
1、超预算
比如说过,去年合格企业部门费用为4.98%公司就硬性要求,必须将降0.5%-1%的比率,KPI的高目标,就是通过“达成率”做指标,目标比现在或过去高,超过预算。
2、高目标
KPI定的高目标,如果生产主管做不到,那么老板就会认为你不够努力,完不成100%的目标,就要扣工资,扣奖金。这是因为KPI用减法的方式来管控,让你的指标必须100%完成。但实际的目标是否合理,要有数据的支持才行。
3、负激励
KPI的负激励,它只注重考核,一些机会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都被要求完全达成,这样的负激励,只能让员工变得更没动力,只有压力而没有动力,员工抵触这样的模式,应为没有正向的激励。
4、只看表面
只看重表面的价值,忽视真业绩。老板一般眼光较长远,需要长期持续的发展,往近了说就是实现短期目标的利润增长,比如说计划每月生产1000台,实际出产1000台就是全部完成,那么就会得到奖励,如果计划月量产3000台,结果生产了2400台,没有全部完成,那么就要被扣钱了。那么这两个月来看,那个月的业绩好,显然2300台的业绩高,可是主管却要被扣钱。
5、员工没动力
喜欢把工资绩效放在一起,激励度太差是KPI的最大问题。如果说生产主管月薪是18000块,基本工资5000,岗位工资6000,补助2000,绩效5000,那么绩效考核就是考核绩效这5000,实际上是这个主管一年中,有8个月被扣300-1200不等,有4个月得到400-600的奖励,那么从数据来看,就是罚大于奖,员工没有动力很正常。
如何突破传统薪酬模式?
突破传统薪酬模式,必须从“四定”出手,破除四定,才能求得持续的突破:
员工有清晰定位,但不定岗
员工有明确的薪酬福利指引
工作有职责、流程区分,但不定人,有专职不专岗
人人头上有目标,但不是公司为员工下达任务
我建议老板,在薪酬模式上,做个调整:
一、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KSF模式不同于传统考核,它将员工的薪酬与他的价值相融合,让员工不是为老板打工,而是为自己而做!
KSF帮助企业和员工实现了以下转变:
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加薪
员工获得的加薪都是建立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基础上,因为不会增加企业成本,反而帮助企业增加利润
员工为自己而干,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
员工能在企业赚到比别的地方更多的钱,他自然就不愿意走
KSF模式是最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
员工的提成制度,仍然保持不变,但是可以从员工的固定薪酬部分,划分一部分拿出来做宽带薪酬。让宽带的薪酬部分,和企业所需要的指标捆绑,超出平衡点就可以加工资。
具体的指标,可以根据业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来设定,例如:
1)回款率指标
2)高毛利产品销售指标
3)新客户开发销售(数量或金额)指标
4)新市场开发销售指标
5)客户服务满意度指标
6)客户投诉率或数量指标
7)客户开发或服务成本指标
8)客户有效服务数量指标
9)协助开发产品指标
业务KSF操作:
以过去的实现值作为基点,超过这个基点(也可以建共识标准)就可以给予奖励加薪!对不同阶段的业务员,可以有不同的考核指标:
1)入职3个月以上:
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1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性指标(如:跟踪量、询盘量、电话量、考核分值等),奖励力度为小值。
2)入职6个月以上:
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中值。
3)入职1年以上:
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如3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
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自动升级为高级业务员,KSF薪酬增长20%-30%,奖励力度为高值。
总结
管理是被动的,激励是主动的。管理是别人要求的,激励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可加曾老师(zwwjx168),一起学习交流。
如果一个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企业人员流失严重,稳定性不强,那企业老板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别一味指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