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问题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437天,2024.01.23
如果在你看来,自己的孩子那儿那儿都是“问题”,与心目中、邻居家的、主流标准中的“好孩子”相差甚远,比如,脾气差、一言不合就动手、说脏话、撒谎、挑食、作息不规律、没礼貌、不爱学习、写作业不认真墨迹拖拉………这样看上去似乎孩子的整体表现的确不咋样,那有没有思考过,孩子小小年纪的这些“问题”、“缺点”、“毛病”都是怎么来的呢?《导论》一书上写到“儿童的问题和成功都是由在他们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和具有影响力的成年人界定的,成年人通常按照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监控、评价、强化、比较、支持和训斥儿童,直到他们认为儿童表现合宜”。成年人包括父母、老师、亲戚、邻居、保姆、同学,甚至警察。换个角度理解这段话,即: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当人们过度反应时,问题就成了问题。即使问题本身是问题,如果你不认为是问题,问题就会被弱化而不成为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人们界定与强化的结果。有句话说得好“越制止越对抗”,还有“关注什么,得到什么”,“你每天在心里面暗示什么,什么就靠近你”,所以,如果你不想要什么,就不要过度关注、过度反应。试想,如果你一开始是偶尔无意识地“犯了个小错”,本来没什么的。结果,你身边的人,个个都打着为你好、关心你、爱你的名义过来给你一番说教,不仅告诉你犯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且还不断提醒你要切记再犯同样的错误。当你听到这些,你内心的感受、想法是什么?比如,是不是我就要再迟到看看,他们能把我怎样,大不了换个工作;不就是忘记关火,锅烧干了吗?下次再也不进厨房了,等等。所以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儿童的问题,排除器质性病变,那么有多少是成人给界定与贴的标签呢?有些标签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即使他们成年了,面对一些场景时,标签依然会限制他们的。所以,当面对儿童的一些不同正常的表现时,当成人要界定成“问题”时,或贴上标签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很有耐心且用心地聆听孩子内在的声音,有没有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放松表达他们“问题”背后故事的氛围,有没有思考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缺少应对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