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于无事多看书

这冷冷的冬让人变得特别的不愿动,只想躲在温暖的被子里舒服的懒着。即便不躺在床上,做什么都有些没劲头,包着厚厚的衣服实在是不情愿。
整个的上午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好,一堆的东西分不出个头绪来,零乱得实在是不想去清理。还好现在不算很差劲,只要你不愿意做一些事,还可以上网去看看,查资料、阅读都是件非常不错的事,至少可以把杂乱的注意力暂时的转移,没必要因为非得要把一件事弄得紧张,也没必要求得一时的不清醒把事做得不周全。
还好,打开网页便是一篇《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孟晚舟被加拿大抵押一周年发出的公开信。信不长,但字里行间却道出了她一年来对人生的许多感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中无不回味以前忙碌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工作总有一种满意的获得。信中那句“忙碌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道尽了她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她说,“现在,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慢得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读完一本书”。看来,在不确定的时间里,又无法很好的有条理的去做好一些事的时候,看书恐怕是最能满足的一件事。
看书是我自己生活很大一部分的爱好。不说长知识、长本事,但确实有的时候就算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总也能让自己一次次的得到慰籍。关于看书,很多人有很多非常丰富的论述和见解,也有很多好的方法。只是苦于自己只是爱好,没有什么固定的方式方法,除了特别需要去刻意的找书、看书,其他时候的看书都是目的性不强,只有兴趣和一时的兴奋而已。
精力旺盛的时候,看书特别喜欢记录,无论何时,只要看书,就会在身边带上一个本本,遇上好句自然就会记下来,有时还会反复朗读。记久了,好多东西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在急用的时候,还真的让自己有些料,而不会太过于盲目得不知所措。那会儿,遇到认为可以就记,不但记好句子,好段子,甚至好的处方我也会不失时机的记下来。处方记多了,一般的小病不去医院,自己给自己下药,当然也会好心的为人下药(一定是小病或者是慢性病,其他的病自然不敢乱来)。说实在话,看书记来的处方,还真的有几方帮助了不少人,一些困扰多年的慢性病真让我碰上治好了,这不得不让我觉得看书的好处。

忙乱的时候书只能睡觉。有些时间,应该说有好长一段日子,看书就成了一种奢望。成天不是忙这就是忙那,忙到天昏地暗似的,又没有什么建树,看起来像是一个大忙人,实则一点名堂也没有,一点业绩也没有。倒是那些书,成天就堆在我眼前,有些灰尘也没去清理,翻就更没空档。长时间不看书,脑子里空空的,经常失眠还以为是得了什么病,一闭上眼就是那些书在眼前晃。干脆爬起来随便翻了几页书,再倒下去睡得香香的,原来是看书惹的祸。
书,真要经常看,倒不是说一定要看出什么道道什么名堂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做学问,不是每个人都在搞研究,都能把每看过的书都能悟出个什么来,都能从中受到什么教益。但有一点不得不信,有书的生活的灵性远远大于兽性,从这上面来看,正印证了俗话说的“三年不读书,蠢似一头猪”。
现在的书在一些人看来没什么用,为什么呢?当然不是说书没用,只是说纸质书用得越来越少,大都使用媒体工具取代了纸质书。网络传的多,传得快,方便且储量大。随时随地,只要想看什么书就能找到什么书。相比纸质的就强多了,也确实是方便多了。只是电子工具用多了,容易滋生很多不良东西,比如造成颈椎、眼睛等的伤害大。而纸质书就不一样,翻阅的过程不会造成大的刺激,每浏览兴趣处还能细细品味一番,实在有兴趣的话用笔划划,合上静静的思索那个一直感动的兴致。
生活总会在有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很不着调,倘若一味的去迎合着做些什么,非但做不好,有的时候给自己心里带来不少的压力。只要不是很急,只要不是实在不行,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适当的放一放,拿起身边久未谋面的那本书,不管你看那个章节,不管你看到那里,等看了一会书后,会让自己突然发现,那种一团糟的心情变得很平和。
看书不见得能做多大的事,能成就什么,但在平淡的日子里,把实在无聊的时间打发在适当的看书上,自己的心境、思想、生活的脚步、看待事物的眼光、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闲暇时光看看书,养养性,总比漫无目的的游荡实在。什么也不想做的时候,随便翻翻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再乱、再差的情绪,书,也唯有书会给你安慰和另类的快乐。
有空就看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