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打开真相的钥匙是事实,但“眼见为实”的事实并非能揭示真相。《思考,快与慢》让我重新审视思考方式,帮助我辨析自己判断的过程,助我有意识的提高决策的质量。
真相--《思考,快与慢》读后感缘起
开启这本大部头的三个诱惑:①对书名兴趣产生好奇心。②作者是心理学家获经济学诺奖的丹尼尔.卡尼曼,50年研究思考的大作。阅读有挑战性。③共读契约金丰厚,预测赚回书费不成问题(窃喜)。
真相1:大脑远比我们想象的懒惰,且时常是非理性的判断
思考的快、慢两个系统在决策行为中,由于慢思考的惰性,很多时候会有快思考占据上风,但快思考的直觉存在很多缺陷,导致种种偏见和失误。
真相2:直觉,可能是错觉
我们一般对自己熟悉的东西,坚信不疑,产生“认知放松”。其积极面,认知放松状态熟悉、舒适、好心情,产生创造力。其消极面,系统2放松对行为的控制,易犯逻辑性的错误 。 “认知放松”由记忆造成错觉。我们的思维随情境不同,事件发生,行为变化,使大脑内搜索信息,联想以往的经历与之相关的认识,构建因果关系,越熟悉越先印入大脑以此决定当下的理解和判断,即“启动效应”。启动效应还会引发情绪的启动,对于自己标准相差过大的行为会不断演绎成各种后果,从而来判断对和错。生活中体现在埋怨,责怪,愤怒。把行为层面演绎成身份层面。
辩证看待“曝光效应”和“光环效应”,降低辨别事物的同时加以利用其“暗示”的积极功效。
真相3: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有利于关系融洽,家庭和睦
大脑的惰性时常用直觉性判断代替遇到的复杂问题,可得性启发法就是其中之一。见明星离婚就觉得是丑闻,见飞机失事,就觉得飞机很不安全……如能意识到自己的偏见,质疑自己的判断,感知环境、情绪的改变,觉知他人的状态,从自己的行为中发现惊人的事实,学到知识,提升觉察力,提高对自己直觉的信任。
真相4:生活给予我们的反馈,常常违背常理
回归平均值生活中的应用,良好表现的嘉奖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
投资选择上市公司备受推崇的公司其平均盈利而可能在未来时间会大幅下挫,而备受诋毁的公司其平均盈利额可能在未来时间内大幅上升。回避“好公司”,买入“差公司”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真相5:乐观是把双刃剑
如果你性情乐观,就应该既乐观又谨慎,因为热观偏见可能有益,也可能带来风险。
乐观的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广泛收集资源,鼓舞士气,增加获胜的机会。采取行动时会越带妄想,当然乐观是一件好事儿。但过于乐观会承担过多的风险,“事前验尸”的头脑风暴,思想交流的同时,引导激发更多的想象力。
真相6:“眼见为实”是假象
窄框架时人们易受眼见为实原则的影响,不愿意动脑筋,即使有人告诉我们应该综合考虑问题,我们还是倾向于在问题刚出现的时候立刻作出决策。而宽框架不会孤立的考虑一个小问题,缓解了人们对于损失的情绪反应,增强了人们承担风险的意愿,因此在做决策时也会更长远来考虑问题。
“损失厌恶”让我们越陷越深。后悔这种体验依赖于你本该采取却没有采取的意见,其原因就是损失厌恶。输了的时候不是打算止损,而是打算再拼一把。但必须知道,失去的痛苦会大于得到的快乐。
真相7: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峰终定律,只是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分和结尾,事件经过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过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作者因这个认知获得诺贝尔奖。)
记忆没那么靠谱,忽视过程的记忆不会为我们的偏向带来长期的愉快和短暂的痛苦。人在任何时候的心情都有他的性情和整体的幸福感决定,关注当下,感受快乐。注意力的关键,使我们的情绪状态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关注的事情。警惕主观经验再现想法来主导,而不是由当时发生的事情主导。不同启动产生不同感受,用方法提升幸福而不是等待。
完美人生就是有喜欢做的事,有喜欢爱的人,有想关心的人,身心自由。两心相知的默契,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觉。
幸福有方法,需要学习和创造。在寻找幸福的人途中,学习面对自己,认识自己,接纳和放手,不断在觉察自己中得到启示。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感谢潘少侠发起的共读活动,受益于潘少侠的带着问题读书的方式,每天完成读后作业,学习后及时地输出,提高六经注我的看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