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苦逼寻道一辈子最后悟到了什么?——读《悉达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701/1b5b4600e4a83732.jpg)
老实说,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一开始并不在我的书单内。
我的书单的宗旨就是关注人性和信仰,这已经是个很长的书单了,甚至包括宗教经典、哲学论文等冷门的书,所以当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入书单内的时候,我认为在文学领域,他已经是讨论人性和信仰方面的最高峰了,就决定不再增加文学类的书了。
直到我碰到了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
书中所描述的内容,让我一看就加入书单、下单购书并优先阅读起来。因为他讲的是一个优秀的、有雄心壮志(寻道)的印度青年穷尽一生、历尽磨难地寻找信仰,并且最终找到的故事。
像我其他读书笔记一样,我一上来就穷根究底,直截了当给大家讲明白:这个热切于寻道、敢于吃苦和尝试的青年,他穷尽一生,最后悟到了个啥?
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他所丢弃的东西:
最开始,主角悉达多他学习了印度教的经典。要知道,印度教也是个古老并且理论成体系的宗教,佛教就是出自于印度教,但是他认为这不是他想要的。
接着,他毅然告别双亲,跟随一个苦行僧团体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苦修实践,希望能在苦修中寻道。但最后,他知非即舍。
再来,他拜访一个佛教的高僧(书中称之为活佛),但一番请教之后,觉得这也不是他想要的“道”。这需要点勇气的,要知道佛教的创始人也是学习了众多理论、扬弃了众多法门、最终在菩提树下证道、成立佛教理论的。你还觉得人家悟出来的东西不够好?是的。
后来他入世,跟随妓女学习爱情,跟随商人学习赚钱。当然,这些都不是他要的信仰。
他最后跟随一个河边的摆渡人,长期学习倾听河水的声音而最终悟道。
好吧,那现在我们来谈谈,他最终悟到了个什么?
首先,他悟到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时间是个假象。
这个观点有点唬人,似乎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在时光里自由穿梭,进行时间旅行。但这不是本书的意思,本书的观点很简单,即是: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是同时存在的,并且都蕴含在现在。
举个例子,一块石头,它今天是个石头,但日月流转,构成它的分子、原子说不定就被附近的植物所吸收,成为植物的一部分,它就变成植物了;以此类推,它在漫长的时间之后就会变成动物、人类。同理,它在过去也不是石头,而是别的东西。
但是它的过去和将来的种种模样,都蕴含在现在的石头模样中!
所以它既是石头、也同时是植物、也同时是动物、人类以及其他种种。再次强调,是“同时”。
这就是主角悉达多认为的:时间是不存在。
如果你理解不了,不妨如此想象:你想象自己是上帝,不随时间而改变,在时间之河之外,你能看到一颗石头的所有前生今世,种种模样。而它的所有模样对你来说,都是那么清晰无比,那么明明白白地存在,你不禁自己都困惑起来: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你不能叫它是石头,因为它只在二十一世纪是石头,而好多年前它是泥土,说不定它做泥土的时间比它做石头的时间还长,你该叫它泥土好还是石头好?所以没法定义它,只能承认泥土是它,石头也是它;它是泥土也是石头。
石头如此,那么人呢?人亦如此。
再比如,一个罪人可能将来会有一天成为活佛,那么对于这个罪人的现在,“现在和目前就已存在未来的活佛的影子,他未来的一切都已全部具备在他身上”。
如果把这种的眼光应用到整个世界上去,那么就不必等待这个世界它慢慢地、经年累月地变得完善,而是:
(世界)每一瞬间都是完善的。
一切罪孽本身便包含着宽宥赦免,所有儿童身上都具备老年的东西,一切婴儿身上带着死亡,而一切死亡者却有永恒的生命。
既然这个世界的当下就是完善的,那么我就应该现在就爱这个完善的世界,而悉达多最后的观点也是:
我爱这世界。
看透世界、阐释世界、蔑视世界,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的事。对于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是:能够爱这个世界,不蔑视它,不去憎恨它和我自己,能够怀着爱、惊叹和敬畏的感情去观察它、我以及其他一切生物。
以上就是悉达多悟道的全部内容。如果你看明白了,说明你也悟道了。——哎,慢着,这就悟了?不对吧。小说电影里悟道可是一件很厉害的事啊!抱歉,你虽然悟道了,似乎也没有获得什么超能力,不能进行时间旅行什么的。这个道理乍一看很震撼,但明白之后回头想想,似乎也就那么一回事。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请稍等,这篇文章还没有结束,我告诉你,精彩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佛教。
怎么说呢。《悉达多》中的悉达多,是德国作家黑塞杜撰的;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也有个真实的悉达多!他生而为王子,出家求道六年,拜师学习过很多法门,也经历过各种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就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
由于翻译的相似,在网上甚至有人误以为黑塞这本书的“悉达多”就是释迦牟尼。其实不是的,不必考证太多,从最终他们证悟的结果就能分辨出不同。好了,那问题又来了:
真实的悉达多,释迦牟尼,他最后悟出了个啥道理?
我采用《南怀瑾选集第七卷*如何修正佛法》中的说法,他最后悟到的那个东西,叫:
缘起性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701/32a86ae060f09595.jpg)
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是:“缘起”这个东西的性质是“空”。
那什么是“缘起”?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指“因果律”之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南怀瑾说:我讲的话是缘,发出声来你听得到是缘。意思是说:他讲话是原因,你听到就是结果,这种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就是缘。所以,有原因才有结果,没有原因就没了结果。他不讲话,你就听不到了。非常简单的道理。
但在佛教中,这种相互作用的力量可大了,大到什么程度?
大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其实都是人类的主观意识,通过“缘”这种相互作用而创造的。(先不论错对。)
我们的这个现实世界,是建筑在“缘起”这个基础上的。没有了“缘”这个基础,上面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变成不存在的了。即现实世界也会变成了“空”。
这就不得了了。
“缘起性空”便是说缘的相互作用其实是空的,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就是:整个世界是空的,只是一种幻觉,是不存在的。这就是释迦牟尼所明白的重大道理。
只要想明白这个,你就能跳出这个世界,解脱成佛了。
所以这个道理很了不起。
看到这里的童鞋,若有兴趣,再随我深入一层理解佛法,没兴趣的,直接跳过这节。
上面说到,整个世界都是空的,但是“我们”,一个个的人,难道也是空的,也是不存在的吗?
不是的。
“我”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以身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以“阿赖耶识”的形式存在。
佛教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识”。前五识对应的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的器官作用,第六识大概指我们的“意识”,此外还有第七识、第八识……其中第八识便是我们要谈的阿赖耶识。那这么猛的第八识竟是什么东西?方便的理解就是:灵魂。
阿赖耶识,就是人死之后仍在存在,并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你投胎多少次它也不会死亡。
慢着!你说有个像灵魂的东西在我身上并且永恒存在,怎么我自己不知道的?别奇怪,圣斗士四小强也不明白。翻翻圣斗士漫画,星矢他们是要觉悟了阿赖耶识才能进入冥界的!现在懂了吧。原来你要努力学习,努力修炼才能察觉到自己的阿赖耶识的存在的啊。
释迦牟尼牛逼的地方即在于此:他不但告诉你阿赖耶识永恒存在,还会教你寻找到它的方法。厉害吧。Come On!骚年,跟我一起修炼吧!相信我,如果你有一天,你真确感受到了自己的阿赖耶识,得知自己是真的有永恒的生命的,保管比中了五百万还高兴。
如果你能亲身认识到这个痛苦的世界是假的,自己存在却是真的,那么你就能找到方法跳出这个世界,不再一次又一次地投胎于世界之中,一次又一次经历痛苦。如果你能做到这样,便是“解脱”,便是“成佛”。
说回来,黑塞的悉达多和释迦牟尼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
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黑塞的悉达多承认这个世界是真是存在的,并且爱它;而释迦牟尼觉得这个世界只是一种幻觉,是要去干掉它、超越它的。
两相比较,好像释迦牟尼的觉悟比较牛一点?其实未必。
佛教发展了这么多年,佛经佛学汗牛充栋,研究者不计其数,其理论大厦早已建筑得华丽堂皇,匆匆一瞥,当然会被它的巍峨和严谨所折服。但是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做不到让所有人信服。究其原因,它的理论太过脱离现实,无法在实践中验证,至今为止还处于信者信之、不信者不信之的阶段。
佛教理论的“对手”不单只科学和其他宗教,就是它自己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些接触过佛教的牛人,深谙其优劣,就想改造它,打造自己的学派。其实有很多灵修学派,就是脱离于佛学或者说更早的印度教理论,建立起自己的学说的。比如说,克里希那穆提的学说、“奇迹课程”等等,我以后会讲到这些的。
但总的来说,这些林林种种的灵修学说,归根到底就三个字:“爱”和“宽恕”。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三个字。让我鼓起勇气把话说明白:有些人觉得佛教理论也是有bug的,于是他们抛弃那些不能自圆其说、前后矛盾、太过荒诞的部分,单单保留爱和宽恕,围绕着这个中心发展起一套庞大的理论,按照这些理论修习,据说一样能够达到心灵平和、大彻大悟的状态。
你或许发现了,这和黑塞中的悉达多所悟到的东西是有所相通的!所以黑塞的思想决不简单,而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的。只不过黑塞更多的是一个文学家、诗人,这些思想都被诗意化了,没有用严谨的哲学思想来阐述而已。
黑塞做了一个很好的思想开端,如果真要深究,你就得随我读一读其他书籍了。
再来聊一个有趣的问题:
觉悟究竟是什么?是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知识吗?
看完本书,大概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首先,觉悟不是一次性的。那种认为“挨了祖师一闷棍,两眼发星,但马上就悟了”的童鞋就可以洗洗睡了,因为觉悟可能有多次的,你要挨好多闷棍,才会悟到比较多的道理。
其次,觉悟也不是是短时间(在一刹那)获得大量知识,至少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它仅仅是想通了一点,最关键的一点,这点想通了,你之前所学的所有的道理都能融汇贯通了,这就是觉悟了。
最后,觉悟之后也未必就变得超级牛逼。黑塞的悉达多觉悟了,大彻大悟了,最后也没变超人,而始终是一个平常的人类。
各种宗教理论、灵修学派、哲学流派,各种理论何其多哉。如果单单看某一种理论,你可能会被其折服,沉迷其中,以至亲身实践,以期觉悟。其实大可不必。如果再看看这个理论的派生理论,它的对手的理论,你就会发现之前认为完美无缺的理论大厦其实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你就可以从坑里跳出来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理论都挺好玩的,下次我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