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哲思

不如另类

2020-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顽石的青果花园

亮哥领了结婚证,这是件大喜事,我迫不及待地发了朋友圈,对于这样的幸福,我属实羡慕,祝我家亮哥新婚快乐!

业务恢复得不错,财务压力一下子小了许多,这个周末给自己放了一点假。

坐火车出门,候车时,习惯去买本书,以前没有书单,看上了就买,类别泛泛,不成系列。读得断断续续,没有笔记,更没有静下来去思考。

手机里讯息很多,譬如微博,短时间里,天南海北,上下千年,地跨万里,趣闻杂谈,时闻历史,经济娱乐,都能概收眼底。在我看来,不过是浮光掠影,徒然用于打发时间罢了。看多了,人也变得浮躁。

怯于这种浮躁,我愿意去把书捡起来,即使权当睡眠的催化剂,瞄上几眼,也能让心脑动起来。写字都需要费些心力,何况写书,能成了书,且又流传成典,一定是有些许深度的。而这样的深度,能让看书的人,也费一些心力,也有一些深度。

我不提倡电子阅读,源于习惯,纸质的书读下去,看着前页的纸旧了,皱了,是有成就感的,看着后页的纸总体薄了,是有动力的。也源于功夫还不到家的自律,唯有目所及处,别无他物,才能静心致志。

新的日记本到了,前几天认真的开列了一个书单,第一本书也到了。手机再不必放在伸手可触的地方,而是放在办公桌上,没有必然要接要回的信息,暂且忘了它的存在。

想起年少时写文章,喜欢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某某某说过怎样怎样,那些某某某更像是一些符号,如果那时作文像在做一道让老师认可的菜,那些名人名言不过是盐少许,酱油适量,拿来一用。

断章取义就是这么来的,那些只能算作知识点,离知识面都还远着。至于当下,与人聊天,滔滔不绝,却很难像别人那样,条理清晰地流畅行文,写出一册有框架有肌理的食有味嚼有筋的东西来。

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拿那些知识点,勾兑出一堆大道理,装腔作势唬一唬身边的人还凑合,真要去到大雅之堂,登台献技,一准半瓶晃荡,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在当下,读书并非为了求得一瓶不响的充实,仅仅为着那种充实,也是一种浮躁。

读书是收心,是在你为着日常的纠葛无从着手时,能有片刻平静,是在你明日复明日,未知何所谓明日时,能有一个自我的审视,是在你限于自我认知的螺旋里时,能看到一扇门,走过去,转身能看清自己。

夜里,跟朋友说,挺希望身边能有人去探讨一些事情,讨论一部电影,分享一本好书,向着彼此剖析自我。我当然知道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我想说的是,追求理想,未必就要苛求完美,先走出那一步,至于过程,顺其自然,至于结果,不去设定。

问题在于,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觉得某些事有着一些理想化的成分在,就直觉地不去触碰。然后呢?然后抱怨自己不被别人懂,然后抱怨生活的荒芜。

读书时,我喜欢朗诵,我知道这也是有着一些理想状况在的。人们都有过突然起鸡皮疙瘩的时候,朗诵,会有很多这样的时候。我大早上躲在某个没人的角落里,学着别人的模样,背那么几首诗,或者,趁宿舍没人的时候,躲卫生间里练习。我知道,做这些事情最好的掩饰,是做一些别的不可思议的事情,让别人觉得你就是个闹腾的人,以至于习惯你去做那些看似荒唐的事。

有多少美好的事,一开始,不都是被看作荒唐,然后,做着的人不敢去坚持,坚持的人不好意思再继续。

有那么一阵子,坐一趟火车,我可以读半本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有了一些太过招摇的感觉,于是,只剩下了买书。

当我越来越讨厌拿着手机翻看快餐似的资讯,甚至于手机长时间握在手里都心生厌恶,我知道有些事该去做了。

一些理想化的事,你相信,你去做,你就会喜欢,你也不会觉得那是另类的。生活,还是要有一些精神上的愉悦的,下次坐火车出远门,我一定带上书,一定在所有的间隙里,看书,甘之如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