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苏州寻迹唐伯虎,风流才子亦风流,半癫半醉半梦间,看穿
江南名人辈出,文化历史厚重。但来到苏州,你一定会想到风流才子唐伯虎。先感受这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吧: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并不是生活中的活色生香,而是诗词书画上的飘逸、不拘一格。其一辈子只留下经典书画,流传于后世的宝贵财富。
本以为找到桃花坞就可觅得仙踪,但在与当地人聊天时,一扫听才知道现有两处地方可以寻仙,一是其晚年生活及墓葬之所在——唐寅园;二是其华年期的处所——桃花坞。按我所在位置,就近先赶去晚年的唐寅园吧。当地人给我指了路及公交车次,乘上公交车游览苏州城,大白天加上天气火热,车上人少,路上人稀,很快就赶到了唐寅园。
驱到门前去购票,却不知为何此处不“以人为本”来方便游客,正门不售票但可以持票入内参观,购票还要绕到百米外的侧门,而在此处购票却不允从此门进园参观,很蹩脚,很周折,很无奈。对于此不“人道”的管理,虽票价便宜,但我则随着一个参观团,与导游聊天后加进旅游团队伍混了进去,哈哈。
这唐寅园可不比留园和拙政园那般豪华、气派,而朴素得多,而更多文人、艺术气息。第一堂桃花仙馆;第二堂梦墨堂;第三堂六如堂;第四堂闲来草堂;园中最后边是“明唐解元之墓”。
在苏州其他园林观赏时,心情是美丽而快乐的,本想参观风流才子的园林也该如此这般的,却不知怎么的就心情沉重起来。或许是“一代才人”英年早逝,穷困潦倒,或许是才人墓在此,环境肃穆,只能默默地观赏了后期修缮的、简朴的花园园林,在已经商业化了的“堂”内观赏字画,买把戒尺留给在学的小外甥,最后在唐解元之墓前默默伫立,难圆他人所演义和戏谑的唐寅其人风流,难解唐寅其人一生命运多舛,唯有默默致敬,以贴近才人,走近风流,感召些才气,通得些灵感。
在从一侧通道入,而从另一侧出时,在一树荫广场处,很多的游客在此休息,却被俩洋妞给吸引住了。如此的热天里,此二洋妞悠闲地坐在长椅上,金发,应该是碧眼(因只从身后望去),她们尽其所能地袒露着雪白的身体,光胳臂光腿光膀子,透着一份异域的美。可总感觉有点不合时宜,因为在如此一个伟大的风流才子的旧地,当着故人墓前,竟如此展露其女性美,而那是在唐寅时代所不见的异域美女呀,你们让“风流”才子如何按捺?纵有八个老婆,见多并善画仕女,但见到你们,更此裸露,让他在九泉之下情何以堪呀?
说唐伯虎风流,此风流非彼“风流”,风流当指其样貌风流倜傥,一表人才;风流当指其才华横溢,唐伯虎天资聪慧,勤奋努力,诗、书、画样样精通,堪称风华绝代。此风流而非风流成性、风花雪夜,但在他内心世界里,一定有超凡脱俗的风花雪夜景,至纯至美的肉蒲团情。只可惜江湖泛滥洋妞浪,丰乳肥臀不当前。唐伯虎一生分别而非同时娶过三房,第一房徐氏,不幸死于难产。27岁时续弦第二房何氏,后因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琅铛入狱,仕途渺茫,二人分道扬镳。后,唐伯虎识一青楼官妓沈九娘,他的仕女图,大都从九娘身上找到的灵感,日久生情,娶为三房。其时,唐寅24岁时,家室因瘟疫,其父、母、妻子、儿子、妹均先后过世,家道逐步衰落。后半疯半癫半醉半醒,卒于54岁。唐伯虎一生不可谓不坎坷,风流却也非风流吧。
此为唐伯虎一处宅地,深感压抑,所以想尽快去另一地去再探风流。积极地步出唐寅园,乘车直奔桃花坞。桃花坞是一窄小的街道口,此地方圆内无小桥流水,平房居多,破乱不堪,此处距离山塘街、平江路、观前街等繁华地段很远,很难想象唐伯虎自小生活在这里会有春花秋月的市井氛围,并可养成纨绔子弟、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特质。在桃花坞里,一路上找寻年长者聊起这桃花坞,打听着桃花庵,越是接近目的地,就越是被当地人们对唐寅园的不屑而不明就里,人说唐寅园那是假的,此地才是真的唐伯虎自小生长的地方。终于来到老宅前,现已从外围修缮起来,内里却依然全无内容,据说“文革”期间都被砸烂了,但见内部也在修缮之中,唯一真实留存的只有这段房山墙还透露出些深宅大院,宝贵望族的气派。
追踪仙人,唐伯虎年少得志,年轻气盛,恃才傲物,但命运多舛,终年时凄惨。寻仙寻到无语,却去除了戏说和浮夸,更加地敬畏唐寅其人,一生我行我素,桀骜不驯,不谄不媚,不卑不亢,半疯半癫之间,年复一年之间,看穿人世美丑、善恶,徒然去西天。
呜呼哀哉,向一代风流才子致敬!以此一对金发美女慰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