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丨如何变得更好,明确界限,勇敢拒绝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人生十二法则》第三部分内容,把生活变得更好的四条法则。分别是: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学会不带偏见地思考;明确界限并敢于拒绝;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
昨天阅读了把生活变得更好的前两个法则:学会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学会不带偏见地思考。今天阅读第三个法则,明确界限并敢于拒绝
01明确界限,勇敢拒绝
除了直面问题、学会客观思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外,还有第三个法则能帮助我们远离部分烦恼,活得更轻松。这个法则就是明确界限、勇敢拒绝。
在运用这个法则时,我们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件是建立简单的规则,适当牺牲眼前的快乐,让未来能变得更好;另一件是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勇于说不,避免消极情绪的累积,引发更大的冲突。
第一点在教育孩子时特别有效。孩子会通过不同的试探,来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就需要家长通过立规矩,引导孩子的行为。立规矩的时候,尽量简单,数量也不宜过多。比如告诉孩子危及生命的事情不能做,让他人讨厌的事情也不能做等等。
当孩子耍性子只想玩不想学习时,要让他明白,把眼前的玩乐时间用来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延迟满足的做法:为了将来得到更多的回报,牺牲一些能立即被满足的愿望。
懂得这个道理并能做到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第二点,如果利益遭到侵犯,没必要逆来顺受,应该勇敢捍卫自己的权利。
书中说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自己手上一堆事还做不完,又被同事塞了不少活。明明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却因为害怕影响同事关系而不敢拒绝,只能忍着。但次数多了,带来的结果是工作量越来越大,心情越来越不平衡,最后很可能陷入讨厌上班的状态,痛苦不堪。
这其实就是不懂拒绝带来的后果。第一次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应该表明态度,予以拒绝。如果害怕让同事不快,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委婉拒绝。如果已经忍让了多次,那么下一次对方再推脱工作时别再软弱,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02阅读感悟
对于第一点,延迟满足,我认为需要从小培养。但是也不至于说,为了将来的快乐而牺牲当下的快乐。
我记得儿子小时候,大约两三岁的时候,每次到了我们家楼下,他都要买牛奶。而楼下的牛奶单卖比较贵。买了第一次,他又要买第二次、第三次,我们就不再允许了,给他讲道理,说他要买的东西,我们家里有,并且更便宜。其实,别看孩子小,只有耐心和他讲道理,他是可以听得懂的。
书中有一个观点,很多人都会这么认为。当我坚持做一件事情之后,就会让明白,今天不快乐,如果不改变,大概率明天也不会快乐。比如,今天的日更让我觉得很累,不快乐,那么,明天我就会考虑日更的意义,就不愿意坚持了。我应该做的是,找到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能力不足,目标定的太高了,还有没有方向感,还是因为自己身体不舒适,或者心情不好。只要解决那些让我不快乐的因素之后,我才能轻松、快乐的坚持下去。
既不失去快乐,又能有进步,才能长期的坚持下去。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学习压力太大了,孩子太累了,总是把希望放在将来,是没有用的。劳逸结合,我认为就是让他们看得见,能感受到眼前实实在在的快乐。
如果孩子不想写作业,你对他说,今天写完了,明就可以快乐了。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所以,快乐也要放在当下。只是从孩子的角度去引导,你今天合理安排,注重效率,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个人能力提高了,你就会越来越轻松。
关于敢于拒绝,其实,以前,我是不懂得拒绝别人,习惯维持表面的和气。实际上别人并不会尊重你,也并不会和气。因为我们心中实际上是有对抗情绪的,还会出力不讨好,不能把事情做好,也会破坏关系。
我认为还不如现实一点,别那么假惺惺的,搞得大家关系好像很好似的,树立边界感。分工明确,该是谁做,就是谁做,不要想着去维持关系,而委屈自己。既然别人想把他的工作推给你,那就说明他并不在乎你的感受,那么我们又何必在乎别人是不是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