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想写作

我所理解的读书方法

2017-07-14  本文已影响9人  最爱是英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留下来的,指导我们读书,告诉我们一本书,应该多读几遍,多读几遍其中的意义也就了然如心了。这种方法到底值不值得推崇呢?也还是有道理的,有理论支撑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回生,二回熟。你多读几遍后,一些你之前困惑的问题,或许就能够豁然开朗。

有人主张只读一遍,用心读,花大量时间去读,也就是传说中的精读,他们认为,以后再读这本书的几率会很低,所以趁现在有时间,把一本书读懂,读透,以后没时间读也没关系,因为这本书我读一遍已经全部记住了。这种说法的代表人在本质上认为,读书,应该重质量,而不应该重数量,数量可以去刻意追求,而质量是你刻意追求不了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量表引起质变。

有人主张速读,他们认为没必要字斟句酌,这样浪费时间,书中有重点的地方,标记出来就行,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哪有时间花这么多精力去读一本书,这种说法的代表人在本质上认为,读书,要重数量,是真正宣扬“多读书”的人士,这种观点,有没有实际作用呢?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有人就喜欢读一种类书,比如玄幻,《斗罗大陆》,如果你把这种人的爱好给剥夺了,他们可能会食不下咽,睡不安寝。看玄幻,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了,你还给我夺走,还让不让我活了啊!也有的女孩,喜欢看言情,这很正常,因为女孩本身就比男孩多愁善感,不过能够比上林黛玉的可能少之又少,看看言情,能够满足自己的幻想,不过看多了,害处挺多,把精力投入在感情上,容易陷在感情上。这一类人,不会去打开视野,只是把眼光盯在某一点上, 视野容易收到局限。所看到的也就有限了,但是这种人绝不鼠目寸光,因为他们能够专注一行,肯定有他们对于这一行的理解。

有人不喜欢只读一类书,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比如文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社会科学,人际沟通学,等等。这一类人,在读者看来,想必一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吧!其实不然,根据二八法则大致的推算,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够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就是把书读懂了,因为大多数人沦为了我上面说的那种速读的人,也就是重数量的人,他们读得多,但是比较杂,并不能真正把握一本书,走马观花,不利于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这种读书方法,很危险,为什么呢?这个可以和性格牵扯起来,因为一个人读书读得浅而多,肯定是一个比较随意的人,他们相当于今天我们说的马大哈,他们不会专注于某一方面,把精力分散在各个方面,想在各个方面有所成就,想法是好的,可是,你要知道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所不明,物有所不足。毕淑敏说过,年轻人啊!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而上面的这一类人,他们不是没做,是做的方法不对,以及目标与实际不相吻合,说白了就是不切实际,这种人难以成事,就很容易理解了,还容易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因为这种人是“半桶水”,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并不是太深,这种人会说,不过说不到点子上。如果这种人能够改变这种读书方法,来年他日,定会有所成。

有人主张不求甚解,这种方法可不是谁都适用的,这种读书方法是陶渊明先生提出来了,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并不是说,遇到了问题可以不去解决,他说的可是不要去抓不重要的细节,这和遇到了问题可以不去解决是有区别的。读书,一定要读到精髓,不读到精髓,想必那些没读的书可能好,因为这种人主动去读,不让自己处于被动,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赞美的。

有人主张先阅读某一行业的书,之后阅读其他的书,这样就能够融会贯通,这种方法确实有道理,理论支撑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可能会纳闷,这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什么关系,始于足下就是先把自己的专业书读好,这样你就有时间和有能力去读懂其他类型的书,因为你已经对这个行业的书了如指掌了,读其他的书,当然就易如反掌了,当初千里之行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了。

有人主张,人不应该只读专业书,应该读一读其他方面的书。这种说法看上去,挺有道理,不过细思极恐,为什么呢?你仔细想想,这种方法和我上面说的好像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你把这句人不应该只读专业书,应该读一读其他方面的书。多读几遍,你就可能发现问题了,什么问题呢?他没有把这种方法给定条件,他把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说得很大,越是适用范围很广的反而适用范围不广,为什么呢?因为因人而已,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读其他方面的书是可以的,但是有前提,必须把自己本专业的书读好,这样才有基础去读其他类型书。读起来,也得心应手。

每一种读书方法适应不同的人,不能说某种方法只适合你,某种方法只适合他,因人而异。对于我个人而言,相对来说,还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方法,而我也喜欢这种阅读方法,所以说,不管哪种阅读方法,只要你喜欢,认为这种阅读方法可以给你带来益处,就可以选择这种能给你带来益处的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