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激励模型设计的误区与陷阱
此篇文章是在学习区块链过程中,对于通证经济的总结,文章比较有高度,也比较全面,所以文章以总结的形式把作者对于通证经济的理解总结出来。
一、对通证经济的理解
1、Token与Coin的区别
一个好的区块链项目一定会有一个相对较完善的可执行的通证经济激励模式,所以我们首先要去理解通证到底是什么?孟岩老师对通证的解释:通证是可流通的加密的数字凭证,通证这个词也是孟岩老师和元道老师在去年11月讨论Token怎么去翻译比较合适,开始的时候提出叫通卡,孟岩老师觉得可能通证更合适,这才有了通证这个说法。所以通证既然源于对Token的翻译,那我们就要看一看Token到底是什么。那么Token和Coin到底有什么区别?比特币为什么叫BTcion,不叫BT Token?Token和Coin到底是什么。
那么大家都知道,从开始有数字货币、开始有BTcion之后,就有了一个新的平行世界,一个数字世界。现在区块链实际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币圈,币的阶段,以数字货币为主。
既然说到了币,我们就来看一看Token和Coin到底是不是币?首先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分为Currency和money,Currency是央行的货币,具有一定的社会流动性,代表着一定的利率和外汇,可以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而money是广义的钱,是现实社会中流通的纸币和硬币。而数字世界的Coin实际上是通用区块链上的加密数字符号,在我看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由央行所发行的货币。它有几个特点:
首先Coin是预埋在系统里作为系统工作的激励机制,是区块链上的一种记帐符号。一般来说Coin是没有使用场景的,这一点跟货币有点类似,当然它是可匿名的,具有一定的可支付的特性。很多人认为Token是一种权益凭证,所以它必须跟应用场景结合,必须要有使用功能,可以兑换,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激励的手段,可以作为筹资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交易媒介。
肖老师之前的分享中讲过,从Currency往下,第一层是Currency,第二层是money,第三层是Coin,第四层是Token,它的货币属性实际上是逐级减弱的,而相反,从Currency到Token,它的资产属性是逐级递加的,这就是为什么Token所代表的是一种权益凭证。所以国家给比特币的定义是可流通的商品,因为商品是我们的资产之一。实际上现在通证的定义更为广义化了,涵盖了Coin和Token,那孟岩老师说它是一种加密数字凭证,所以通证是区块链的最佳应用,这里不仅仅是指比特币而是整个通证,它体现了区块链的核心价值。
2、互联网与区块链的区别
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传递的障碍问题,区块链解决的是价值传递障碍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说区块链带来的是价值互联网的理由。
在互联网时代,像推特、脸书、微信这些协通工具的诞生,打破了信息传递的障碍。这里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信息和知识的区别:信息具有普遍性,而知识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信息经过深度加工才能变成知识,所以知识具有个人化、个性化,具有相对性。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传递的障碍被打破了,所以大家获得信息的成本变得更低了,信息变得不值钱了,就产生了大量的不可证实、不可追溯的信息,甚至同一事务有不同判断的信息,随之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对信息的信任成本提高,其次是筛选信息的成本提高。因为信息变得不值钱了,所以人们更加倾向于免费,所以互联网时代是大的免费的时代,因为人们没有习惯向真正生产价值的生产者回馈对等价值。
因此每个人都在生产信息,但却不都是在创造知识。所以对通证的理解是它是作为一种对价值的凭证所出现的,由此可以去解释为什么区块链所带来的是价值互联网,而真正影响价值传递的障碍是信任。而信任是有边际效应的,随着组织间的人员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逐级递减的。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有史以来就是有组织的,区块链其实是对组织的一种改变,而组织的边际决定了信任的边际,所以通证除了改变价值互联网,还改变了价值互信网。
大家都知道区块链的精神是“共建共享共创共赢”,是在共享经济之上进一步的演化,进一步的进化所产生的,说到“共”字,一定是多人一起的协同行为才能共建共享共创共赢,所以其实人类的生存是建立在组织的基础之上的。
3、组织的进化历程
我们刚才讲了信任是组织的核心,那么我们就要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会有组织?组织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一种协同方式,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去达到一定的结果,是让无序的协作方式变为有序协同方式;为什么会有有序的协同方式,其实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大化的价值创造,去放大它的价值,比如说从蛮荒时代,为了打猎的效率更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团结就是力量;第二就是为了享受更大化的价值分配;第三是在这种基础之上,人类才有更高的存活机率。
很多人说是区块链解决了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力,仿佛是到了区块链时代才开始有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实际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随着人类组织的进化和变迁在不断的变更和进化的。除此之外,人类组织的进化和变迁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协同工具的变化,随着工具的进化,协同效率也随之提高,那么组织的边际就会变化,就会被拓展。按照工具划分,可以分为八个时代: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区块链时代。
那么既然我们要说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那我们就要知道马歇尔所说的生产力四要素是:劳动力、劳动资本、土地以及组织者,有时候会说企业家,那么组织者出现之后,就会有被组织者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生产是建立在一个组织之内。石器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工具是不一样的,到了信息时代,工具也由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工厂变成了电脑、计算机,到了互联网时代,工具更多的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时代到区块链时代统称为知识时代,就像是金和莫泊内描述的,知识是人脑当中的资源,这与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是大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说知识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价值没有被量化,它没有被价值化,没有得到对等的价值回馈。
随着人类文明以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进化,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评判标准也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对于价值的定义在每个时代都是不一样的。人们创造和分享的知识的行为是一种无形的活动,既无法监督也不能强迫别人去做,这种无法量化的东西如果说没有任何激励,或者没有心甘情愿的合作,人们是不愿意去分享和创造知识的。随着工具的改变,人类的协同的效率有了提升,组织的边际也被扩大化了,代表了人人时代的到来。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它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为后面的知识时代提供了大量的认知盈余的基础。所以我个人认为区块链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结果。区块链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组织的进化,扩展了人与人信任的边际,因此提高了人类大规模协同的效率。
4、激励手段演变过程
刚才说到互联网时代真正的价值生产者并没有得到相匹配的价值回馈,那么通证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组织协同的效率的提升是区块链很明显的一个标志,那么一个越有效的组织中,成员之间就越存在强关系,因为强关系会促进强信任。区块链所带来的价值互联网以及价值互信网都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强关系促进强信任,那么为了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有史以来创造了很多种激励方式,所以我们来看看组织的激励和强关系是什么。促使人类形成强关系的协作方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通过生存胁迫和暴力胁迫完成激励。被激励方不是主动参与协作的,比如奴隶制社会奴隶主与奴隶之间,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都是生存或者暴力胁迫。是一种弱关系的激励方式;
第二个阶段是荣誉激励和经济激励,比如以公司为主的组织之间,它是通过荣誉以及奖励、工资或者奖金来激励人们发挥生产力的,属于稍弱关系的激励方式;
第三个阶段是兴趣激励、价值观激励和使命激励,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大量的自组织,都是由兴趣激励所导向的文化组织。比特币最开始是由密码朋克运动导致的,也是一帮人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价值观,形成了一个对数字货币非常有信仰的组织。在我看来使命激励也是价值激励,它其实也代表一种价值感。这是一种强关系的激励方式。
我一开始在讲通证定义的时候说通证是价值的凭证,所以一切有价值的行为都可通证化,这种通证可以提高人类的协同效率。那么通证经济是什么呢?它是价值互联网的价值载体,可以作为大规模群体协作的激励媒介,可以诱发参与式经济。那么什么是经济呢?市场是由交易所形成的,经济是由多个市场通过相互之间的博弈而形成的,所以其实通证经济的核心是价值交易,这是它的本质。所以我们只有了解通证以及通证经济的本质之后才能更加有效的设计出可落地的通证经济激励的模型。
二、通证经济模型设计当中的8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所有的通证都可流通。通证可以划分为两类,权益类通证和凭证类通证。权益类通证包括使用类通证和证券类通证,积分、兑换权、投票权就是使用类通证,证券类的通证就有分红权。而身份证、火车票就属于凭证类的通证,不可流通。所以不具备流通性的这种通证,如果你刻意给它一个可流通的平台,当然它是可以交易的,但是这种交易是不实在的虚假交易。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通证只要能交易就有真实的价值。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交易所,给不同的通证一个可以交易买卖的空间,让这些通证有了价值。当然,所有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易来体现,所以其实我们可以说只要有交易价值就有价值,但是它的交易背后代表了什么,它的通证又代表了什么。就像很多空气项目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但是它本身不具备流通性,没有持续增长的潜力。我们都知道一个商品或者一个资产,只有具备高的流动性才有价值,流动性越强,价值越强。不具备流动性的通证,即使你强行给它一个交易的场所,让它具备流动性,那也不是真实的价值。
第三个误区认为通证只要不断流通就可以产生价值。通证的流通应该产生可循环的价值闭环,而不是开口的,不应该通过后续不断进场的交易方或者买方来产生价值,而且这种交易价值也是不稳定的,一旦没有更多人进场,这个通证的价值就会开始跌,泡沫就会被挤出来。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通证一定要货币化,很多项目方发币的目的就是要把它当做货币上交易所。通证代表的是价值的凭证,所以要看项目本身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无论是服务还是商品,所以其实有一些通证它是不具备上交易所的属性的。通证作为一种打破价值传递的障碍,作为一种促进组织之间协同效应的激励手段,它一定要能解决什么真实存在的问题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通证一定要上交易所才有交易价值,所以很多项目方就是很着急的赶紧发了币,花大价钱去上交易所。但是如果一个通证只有在二级市场才能有交易价值,那么这个通证的水分也是很虚的,说明它没有真正的交易价值。在我看来这个通证一定要在它自己可循环的内部的价值闭环有流通价值之后,然后再上二级市场交易,这样即使遇到熊市,也不会对它产生很大的冲击。
第六个误区是认为通证一定要有锁仓机制,很多项目方在设计通证经济激励模型时都会设置一个锁仓机制,这是因为前期是有很多虚假的ICO项目套现跑路了,所以他们觉得需要一个锁仓的机制。但是他不知道锁仓的目的,除了是给投资方一个稳定的保证,保证不会跑路。还有一个目的是用来调节未来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交易市场。
第七个误区是回购误区,这跟锁仓误区有点像。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发行的这个通证的价值是什么,交易产生价值,价值是通过交易来提现的,所以就设计了一个机制,并通过回购来体现这个通证的价值,这其实有点牵强。
最后一个误区是没有设计消耗机制,那么他的通证除了在二级市场交易之外,没有其他交易价值的,其实任何交易它都会有一定的消耗,所以它没有设计消耗机制,也就是他的通证的最小价值是什么他并不清楚。
三、通证经济模型设计中的6大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伪价值陷阱,也可以讲是流量陷阱,因为通证是建立在原来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很多互联网企业或者一些社群商业类的项目去做通证化改造是比较好改的。
为什么说是伪价值陷阱,就是有些通证的社区有大量的流量,大量的用户,但是很多用户并没有产生交易,而价值又是通过交易体现的,所以这些用户并不是客户。他认为我有流量我就有价值,但是他没有去判断流量的量化标准是什么,只有量化了的那个标准才是可以被通证化的价值。
第二个陷阱是稳定币的陷阱。很多项目方都想去创造出来这么一个稳定币,尤其是有一些有原始会员体系的,他觉得里面的积分具备做稳定币的潜质,把积分当作了本位币,这是稳定币的陷阱。我反复在强调通证是一种价值凭证,如果这个价值不是恒定的,这个通证必然是不稳定的。
第三个陷阱是锚定陷阱,锚定陷阱会导致中心化以及黑箱操作,他强行把通证的价值锚定在人民币或者比特币基础上,而没有一个真实的交易量去做基础的算法,以此来给自己的通证定价。
第四个陷阱是交易杠杆陷阱。最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案例就是Fcoin,Fcoin15天几乎颠复了现在的交易所,因为它的杠杆太强了,从而导致整个交易平台出现了大量的虚假交易,而这种大量的虚假交易并不是真实的交易,所以Fcoin将长期处于一个去杠杆化的状态当中,比较艰难。
第五个陷阱是旁氏陷阱,这个跟交易杠杆陷阱有点相似。就是说你通证的交易用户不是真实的价值交易用户,是靠后面的新用户不断的去接盘,不断带来泡沫来导致的虚假交易。
第六个陷阱是通货膨胀陷阱。很多项目为了故意制造通证的价值,通过减少发行数量,造成一种稀缺的假象,但是可能它本身就无法通过挖矿去做分配。通证的流通应当是建立在社区的价值交易闭环基础之上的,所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证的价值代表的就是这个社区的价值。
四、通证经济模型设计需要考虑的9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需要进行通证化的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的属性通证,权益类还是凭证类,是否具备流通性,如果不在二级市场交易,是否具备交易性;
第三个问题是用户是如何获得通证的,获得通证的渠道和方式有哪些;
第四个问题是通证的真实交易场景有哪些;
第五个问题是参与交易的决策分别是什么,是生产方、供应方、传播方、消费方还是投资方;
第六个问题是不同交易间角色的分配是如何分配;
第七个问题是通证的最小价值如何锚定,靠什么来计算;
第八个问题是流通路径有哪些,它是否可以形成一个价值交易的闭环;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科学设计通证的锁仓机制和回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