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塞下曲六首·其一》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逆旅沙鸥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边塞诗是唐诗一大流派之一,唐代许多诗人都有过在边塞从军,镇守边疆的经历,因此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边塞诗歌。

唐时的诗人不像宋之后的文人多文弱不堪,唐代许多文人都是上马可杀胡,下马能料民的文武全才。

我们的诗仙李白就是能文能武,曾仗剑游历天下,他的诗以浪漫、豪放著称,所涉及题材、流派甚多,祖籍四川,长于西域的他自然不会不涉及到边塞诗,最著名的有他的《塞下曲》六首。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他的《塞下曲》六首之第一首,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西域的时节与内地隔了好几个月,五月的时候内地已经是春暖花开,绿色遍野了,但是位于西域的天山只能看到飘扬的雪花,没有花开的温暖,只有大雪带来的寒意。

在这大雪纷飞的时节,从戍守边疆的士兵吹奏的笛声中,我们只能听到带着浓厚思乡之情的《折柳辞》,丝毫感受不到内地五月的春意,更看不到明媚的春光了。

唐代中期在府兵制逐渐衰落后,为加强边疆镇守力量,实行了称为“长征健儿”的募兵制,这些长征健儿多从内地招募,在边疆轮番镇守,一般是三年一期,自备兵甲粮草,长期的戍守生涯,难免会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类似《折柳辞》的思乡之曲常在边军中传唱。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讲的是将士们边疆戍守的征战生活,一大早随着出击的鼓声纵马杀敌,夜晚休息的时候常常就伏在马鞍上睡觉以便能够及时应变。这里用了互借的手法,并非说一定“晓”才战,“宵”才眠,这一句指的是边军将士们常年征战,经常会不眠不休的杀敌守土,写出了边关征战生活之苦之累。

然而边关征战虽然苦累,但是将士们仍然士气高昂,他们的心愿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腰下剑指的是自己的武器。

“斩楼兰”用了汉代傅介子平定楼兰的历史典故,西汉昭帝时,楼兰国反复无常,经常截杀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请楼兰王赴宴,杀死楼兰王,平定了楼兰。这里用“斩楼兰”表达了平灭边患的决心。

尾联的一个“愿”字和一个“直为”展现了边关将士慷慨报国的壮志豪情。

末尾的豪情与前面几句环境之苦、征战之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环境之苦、征战之累则无无以展示将士们的豪情,转折之妙,浑然天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