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诗经》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15人
十点凡凡说Alisa
诗经
在看《古诗词课》叶嘉莹著我多多少少看懂了一点,下面我把理解的记录下来。
第一课“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合集,收入了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赋”,“比”,“兴”是诗经中三种基本表现方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排比修辞手法。“比”:比喻,类比。“兴”:是诗人看到外物由此引发心中的情意,类似现在的抒情散文,由物引发情意。由物及心,见物起兴。
《小雅》中的《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诗歌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饥民的诗。诗歌首章说,陵苕花儿黄又黄,我的心啊真悲伤。次章说,陵苕叶子色青青,早知这世局,不如不出生。末章说,饥荒年月人儿瘦,即使人吃人也难饱肚。诗歌反映了荒年的惨景。
“笤”是一种蔓生植物,又叫“凌霄”。虽然我并不是完全懂这首诗歌的意思,但是经过我的探索和阅读,我大致知道了这首诗歌前一章用的是“兴”这个基本表现方法,次章也是“兴”,最后一章用的是“赋”的表现方法,平铺直叙。
我大致懂得了《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方法和作用。也了解《诗经》的意思和起源。看了叶嘉莹《古诗词课》这本书的两页,大致懂得了这些,这书要细嚼慢咽的慢慢去理解,才能够懂得,理解的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