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曾国藩
中国上下五千年,圣人仅两个半,除孔子、王阳明外,曾国藩算半个。
半个圣人、一代完人、军功赫赫、中兴重臣,诸多光环让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曾国藩,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门、精英效仿的楷模、大众崇拜的偶像。与曾国藩有关的书籍、文献更是数不胜数。
我买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本。
一是《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本人的作品。从家书中可以读出,作为一个学子、官员、子孙、父亲、兄长等等普通凡人身份的曾国藩,一生是如何憧憬、奋斗、担当、挣扎的。我们可以从中理出从曾涤生到曾国藩的成长心路。
二是蒋星德著的《曾国藩全传》。蒋星德据说与曾国藩有子侄关系。此书问世于1935年,虽说是全传,其实比较粗略。更因为有子侄关系,书中除对曾国藩一生经历有个粗线条交代外,基本上是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式的表述。但作为第一本系统整理曾国藩史料的传记,其历史价值至为珍贵。
三是张宏杰著的《曾国藩传》。张宏杰是国内研究曾国藩比较深入的学者。从博士论文起,先后写了《给曾国藩算算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几本专著。这本《曾国藩传》侧重记述了曾国藩的一生是如何从一个出身卑微、天资平平的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与自我的修正,完成了脱胎换骨,成为功彪千秋的圣人、完人的。是很好的年轻人成功学励志读本。
四是唐浩明文学体裁的《曾国藩》,分为《血祭》、《野焚》、《黒羽》三册。这是我最喜欢的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因为它记述的可能是最真实的曾国藩。
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传记体的作品也差不多,作者总是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历史有所取舍,给我们呈现的历史人物要么高尚伟岸、完美无瑕,要么卑鄙无耻、一无是处。而好的文学作品是不带个人色彩的,它不会将人物脸谱化,非黑即白。它不是说不去谴责丑恶的东西,但在谴责之前会让我们理解他。比如在这本《曾国藩》里,我们看见了凶残无信的刽子手曾国藩,他对待俘虏一律剜眼剖腹,对待投诚的太平军也一律不留活口。我们在鞭挞曾国藩以及湘军这些泯灭人性的暴行的同时,也理解了这些暴行为什么会发生。
好的小说还会让人有一种陌生感和疏离感。
读了唐浩明的《曾国藩》,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知道的的曾国藩不是这样的啊!”
是的,产生困惑,这就是小说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愚笨,因为只有把他说的很愚笨,才能让普通人相信,只要靠努力,没有不能实现的人生目标。
但事实上曾国藩真的笨吗?
同时代唯一考进翰林院的湘人,十年七迁,三十几岁就官居二品,这是一个笨的人能办到的吗?
曾国藩宅心仁厚,忠孝信悌?
还在办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就崇尚乱世用重典,在审案局杀了无数百姓,得了个“曾剃头”的绰号。虐杀俘虏,每破一城及纵兵烧杀抢掠,南京屠戮三日后,几无活物。写了那么多家书家训,教出的好弟弟无一考取功名,倒是十足的流氓、屠夫。六弟曾国华在前线还不忘夜夜奸淫,最后是被太平军在酒店老板娘的被窝里抓住的。九弟曾国荃将数万太平军骗去领钱回家,过一暗室则逐个捆绑砍头,鲜血流成了河。南京城破,曾老九及他的湘军。掘地三尺搜掠金银财宝,向湖南老家运赃物的船只,竟一时拥塞长江!
曾国藩是军事奇才,善于“结硬寨、打呆仗”?
小说中的曾国藩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凡是他亲自出马的仗都打输了,而且败得很惨,两次自杀未遂,后来他干脆就不到前线指挥了。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有点像刘备、刘邦,御人可以,打仗不行。
小说中这些通过合理想象的细节补充,把我们带回到了真实的历史现场,让我们大吃一惊,从而激发我们去进行新的思考和认知。
文学作品还有另一个无可替代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将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再现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去更精准的理解人物的行为处事,从而锻炼与提高读者的移情力。
小说《曾国藩》中,上有朝廷、外有洋夷、中有官场、军队、下有黎民百姓,还有敌人太平军、捻军。涉及的人物有皇上、太后、有王爷、大臣、有家人、有出生入死的兄弟、有足智多谋,好勇斗狠的太平军、有贪生怕死、阴险狡诈的官场同僚等等。曾国藩前半生跋扈倔强、慷慨激昂,后半生变得宽厚平和、低调忍让。
为什么呢?
这就是年轻而正直的精神,在不完美的社会条件下挣扎与修正的结果。在庞杂的社会网络中,我们没有一个人的内心会强大到外部世界对他毫无影响,我们不能,曾国藩也不能,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从少年走向衰老必然的改变路径。
卡莱尔说“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唐浩明这本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也都是真的。作为文学作品,一定有大量的虚构成分在,但,也许虚构的才是最真实的。
梁启超有一段对曾国藩的评价:
“……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意思是曾国藩并不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但一生立志图强,持恒精进,成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梁启超说:“尧舜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意思是像曾国藩这样屌丝逆袭的圣人,我们大家是有希望通过学习借鉴做到的。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就像一群摸象的盲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触摸到了他的一部分,于是一千个观众便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那又有什么要紧呢,我们都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