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文革:世态炎凉与人性的复杂

2024-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老胡头

在文革前,我家住在凤城草河农科家属区,那是一排排平房的聚集地。

我的父亲是副所长,他和其他职工一样,都居住在这些平房里。

隔壁住着李叔一家,他是农科所的职工,李婶和蔼可亲,他们的孩子“小六子”与我年龄相仿。

我们两家关系亲密,有时父母不在家,我就会在他们家借住,李婶做的大碴子干饭更是让我回味无穷。

后来,因为父母工作忙,我回到城里的姥姥家上学。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李婶家和小六子玩耍。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平静。

我的父亲被打倒并关押在农科所的牛棚里进行劳动改造。

那时我年仅 16 岁,已经从学校上山下乡到了农村。

两年未见父亲,我决定前往凤城农科所看望他。

我从乡下的青年点到刘家河火车站坐火车到凤城,然后徒步走了 8 里多路,终于来到了草河农科所。

可惜到达时天色已晚,造反派说他们已经下班,晚上不允许见面,要等到明天上班后才能办理手续见面。

我原本打算在李婶家借宿一晚,顺便看望他们。想着凭着以往的交情,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可没想到,李叔竟然直接拒绝了我。

此刻夜幕深沉,我在这片土地上举目无亲,无奈之下,我只能鼓起勇气独自返回凤城。

当我走到草河桥上时,初冬的冷风刺骨,刚过桥走到桥头山脚下,一只类似狗或者狐狸的动物从我身边掠过,吓得我又跑了回来。

那时的我感到无比绝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在这时,我看到草河桥头有一丝亮光,那是一个修鞋铺。

我敲开门,一位大叔询问我有何事。

我说明了情况,希望能在此借住一宿,但任凭我如何恳求,他都不肯答应。

最后,当我提到我父亲的名字时,他竟然同意了。或许是因为我父亲曾经对他有恩,他才不惧牵连。

就这样,我在他那里度过了难熬的一夜。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脆弱和现实。

原本亲密无间的邻居,在关键时刻却如此冷漠。

而那个修鞋铺的黄姓大叔,却展现出了难得的善良和同情心。

文革后,我父亲得到了平反,黄大叔还来过我家。我父亲盛情款待了他,以表达感激之情。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人在困境中才能真正看清世间的冷暖。

现在想起来,李叔的拒绝可能是出于对自身和家人安全的考虑,他可能担心与我家保持联系会给他带来麻烦或风险。

在那个时代,政治运动的影响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和紧张,许多人可能会采取自保的态度。

这种行为并不一定代表他个人的本质或平时的为人,而是受到大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反应和选择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动机。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样的经历中学习和成长,认识到人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同时,也应该尝试放下过去的怨恨和不满,以更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件事情。

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轻松和释怀,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回顾过去,我们应该珍惜那些在困境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同时也要学会从挫折中汲取教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生活中的经历无论是顺遂还是艰难,都能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更加懂得人性的复杂和珍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