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日更大挑战

灵气有余,沉稳不足 ——评邓老师《咏雪》

2020-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夫子的碎碎念

      今天听了邓老师讲授的《咏雪》,同为新教师,我想系统地探讨一下她的这堂课,以此来激励和警示自己。

      我觉得邓老师的课给我的感受可以用“灵气有余,沉稳不足”八个字来概括,邓老师拥有当老师的最大优势,那就是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师生之间和谐温馨的相处模式让人艳羡。同时,课堂上,邓老师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希望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但可能邓老师尚年轻,沉积不够,所以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够丰富、老到。

      这堂课我觉得最大的疏漏就是备学生不够到位,对学情的误判导致后续的教学过程艰涩行进。

      下面我用四个关键词来展开说说,第一个关键词是“落实”,这篇课文是初中生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一直都是难点,邓老师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朗读上,她设计了三个环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读出感悟,我对第三个读出感悟有质疑,初次朗读,连文义都没疏通,何来感悟?我觉得应该是读出韵味,朗读讲究“声断气连,音断意连”,得读出其中的韵味,这个就要靠老师的范读或者是听录音读,从这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本节课的朗读方式和评价稍显单一,主要是个人读和齐读,我觉得还可以开展范读、跟读、师生合作读、小组赛读或男女生演读等,点生评价虽然比较民主,但次数过多,耗时太长,教师也可以直接点评,以节省时间。

      再来说说文义落实,邓老师设计的环节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讲故事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但学生原本预习不够,课文都读不太清楚,课后注释也还没来得及看仔细,这个难度系数非常大。所以邓老师马上调整,让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这对平行班的学生来说依旧存有难度,老师应该讲解一下每句中较难理解的字词,再让学生试着翻译,还要帮助学生翻译的通顺、流畅,梳理文义这部分要讲扎实一些,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文言常识,如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我觉得学生还必须要做好笔记,不能一点痕迹都不留。

   

      第二个关键词是“聚焦”,朗读和梳理文义是基础,重难点应该在文中的三句问答上,教学时我们应该聚焦这三句,仔细赏析对比,让学生知晓文义的基础上来回答哪个比喻更好。其实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说得有理即可,邓老师最后解释说因为撒盐是人为的,而柳絮是大自然的,下雪也是大自然的景象,所以第二个比喻更好,这样说就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了,他们可能觉得就是这样的答案。但咏絮之才流传千古,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柳絮随风飞舞具有动态感和美感,有一种轻盈缥缈的意境美,资料书上还说能让人联想到春天,意蕴深远,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解读,而撒盐未免太过俗气。其实这里我们还可以拓展思维,让学生自己回答,白雪纷纷还可以像什么,他们可能也会向飞絮这种答案靠拢。

      第三个关键词是“提问”,提问是一门精深的艺术,我也觉得很难,因为提问要结合学情,同时还要深入文本,提出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来展开教学,这需要教师的精心构思。邓老师这节课的问题设置难度过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基础本就薄弱,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最后只能由老师自己来总结。就像最后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学生会一脸茫然,什么是家庭生活情趣?连这个都没弄懂,怎么去找答案。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这家人在寒雪日讨论文义诗词,说明了什么呢?再追问一下,你从文中读出了怎样的家庭氛围?降低难度,设置支架,学生可能就要好回答一些。

      最后就是“时间”,邓老师的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朗读这部分就花费了一半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连板书都没来得及写,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先预设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能无目的的上课,虽然有时候课堂瞬息万变,但我们也要灵活应对,有扶有放,不要执着于某一处环节,尽量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我自己也是新老师,在不断学习摸索中,希望大家能够共同进步,顺利迈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殿堂!

                         

                        2020年10月10日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