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火4期实录:白硕教授《区块链技术:业态、挑战与误区》
活动时间:2018年3月5日21:00-23:00
活动简介:
听了前三次联盟分享的区块链+互联网、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以及2018区块链的现状以及应用场景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区块链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区块链技术的业态是什么?区块链技术的挑战是什么?大家对区块链技术的误区在哪?
【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第四次线上分享由白硕教授带来——《区块链技术:业态、挑战与误区》。
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简介:
区块链底层技术还在完善和进化,区块链落地才刚刚开始。如何促进区块链与应用的结合?我们通过区块链的精神,建立一个交流、合作的社区。
在盗火者联盟群里有创业者,也有投资人,链圈、币圈、青天会、清华系、英诺帮...大家不知不觉聚在一起,冒险、实践、有用,希望带来价值的链接和传输。
这就是“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的由来。
盗火,不能只是为消除焦虑,而是要理论和实践结合,从坐而论道转为以力证道,推动新的生产关系升级,为众谋福。
我们会定期请一些公链、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实践者、投资人,到群里分享认知,在讨论中促进大家的合作。
盗火,用我们各自的火苗,汇集成一个火炬,一起照亮,前行的路!
主持人:刘乐,以贝科技CEO
采访嘉宾:白硕,上海阡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理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计算所、信工所兼职博士生导师
刘乐: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刘乐,以贝科技CEO,同时也是白硕老师的老部下。今天有幸请白硕老师给我们进行分享。
白硕老师,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理论专业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学位。目前任上海阡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理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计算所、信工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是区块链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资深专家。
2002-2016年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期间负责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运行、IT系统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长远规划,主持了2009年上线的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升级换代项目;2012-2016年,兼任上海证券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直接主导了该公司的业务转型和金桥证券信息技术基地的规划;同期作为重要成员参与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标准化及信息安全工作。
2000-2002年在国家信息产业部负责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为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协调中心发起者之一。
1992-2000年,白硕博士领导团队重建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软件方向,领导团队将多项高技术成果成功地进行了产业化转移。
今天的流程如下:白老师演讲大概40分钟,然后进入互动环节。下面有请白老师!
(白硕-《区块链技术:业态、挑战与误区》)
大家好,主持人好。非常感谢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给我这次分享交流的机会。前不久,我也荣幸成为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也荣幸地为联盟贡献了一个英文名字。今天的交流,大概分三个方面。一是讲区块链的业态,二是从技术角度分析区块链面临的挑战,三是澄清一下常见的关于区块链的误区。
一、区块链的业态
在区块链这个大的领域里有两拨人。这两拨人,我们俗称为链圈和币圈。链圈与币圈的分法并不是按照是不是炒作来分的。我这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分法就是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指一个平台,一个币和一个社区。如果这三样是缺一不可,有机的构成一个整体,那你就是币圈;如果你只要平台,可以不要币或社区,然后通过平台的技术去为特定的企业,特定的联盟以及特定的一些机构来服务。那么这就是链圈。
链圈与币圈的分别其实是蛮重要的,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使用区块链技术。而且使用的都是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部分,即建立信任。或者说我们把使用区块链的生态也好,什么也好,从一个大的角度,把它看成Trust machine,就是信任机器。
对于币圈,我们还可以再二分。一是严肃的币圈,另一个就是扯淡的币圈。严肃的币圈通过平台、币和社区的三位一体,严肃地构建一个数字经济体。而这个数字经济体是为我们的社会真实的需求服务的。扯淡的币圈,就是说它们不想为任何人服务,只想自己捞钱,炒币。通过这样的一个分法,大家就可以看这里面大概的情况。
首先,我说一下链圈的生存状况。这个链圈的生存状况,尽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不是特别理想。我把它分成几种类型。第一个类型就是“一大多小”。一大是指链圈里的龙头企业或者是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与号召力,并对整个生态具有一种主导性的机构。大的机构,像大哥一样带着一群小弟在玩儿。这方式是比较容易落地的。但是,比较容易落地的背后,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个就是说它的需求并不是真需求。它整个实现的这套东西,不用区块链也一样能够做出来。第二种情况就是,以大带小的生态当中,这个大的可能是真的需求,但即使是大哥,它也要向小弟自证清白。然后大家再一起去玩一个游戏。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个真需求。是不是真需求这件事情,确实是有很多人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但是,一旦它是一个真的需求,那么落地会比较顺利,比较见成效。比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里,我们见到了很多通过龙头企业来牵头的区块链生态。
第二种类型是“多强型”。“多强型”是指在一个生态里,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很强势的机构。那么它们之间,谁也不买谁的账又互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们还要建区块链,而且还要在区块链上跑业务,那么这很可能是一个真的需求。但是,这种方式的落地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个主要的障碍并不在技术。而是这样生态的建立本身,有大量需要事先协调,需要事先互相勾兑的地方。如果这些勾兑的问题不解决,实际上还走不到去建设区块链的地步。比如说,初创企业想去拉着两个或者多个巨头在一起,建立区块链。这种场景是基本不存在的。因此,在“多强型”格局下初创企业,基本上没有资格去挑起区块链建设的重任。这样的项目怎么开始落地呢?实际上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比较巨大的联盟。另一种就是有一个有分量的集成商,由它把各个大的玩家给集中在一起。
第三种类型是“多弱型”。在这种格局下,没有一个强势的机构能统领整个生态。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有一个大的区块链服务商,类似运营商或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将区块链作为一种“云服务”提供给这些不够强的企业或机构。有人也会质疑这到底还是不是区块链。因为这种将区块链作为一种“云服务”的方式,有很强的中心化的色彩在里面。那么这到底还算是区块链吗?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去探讨一下。我们的挖矿的云服务,就是所谓的矿池,算不算一个中心化的东西?如果有一个逻辑能够容忍矿池的存在,我觉得就应该有一个逻辑去容忍提供区块链云服务这样的机构存在。至于这个是不是违背了区块链的初衷,我认为,只要这种服务有它的市场,在商业上成立,那么这就是合理的。
链圈的生存状况就是在我们说的这三种情况。在这个状态下,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链圈的生存状况是不理想的,链圈的初创企业只能陪着巨头玩儿。这样的初创企业能够走多远,确实是令人担心的。这种担心还不仅仅是在做项目中的这种担心。比如说,甲方非常的强势,它作为乙方非常的弱势,还不光是这个。作为区块链领域的乙方,它比现在的一些系统集成商、软件提供商还不如。因为,它卖的是信任。而信任本身是必须晒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具体区块链这种情况,它是必须开源的。那如果你不开源,别人就谈不上对你信任,对一个黑盒子怎么谈信任?你如果你开源。其实你就没有什么护城河。一方面儿你可能会被甲方给虐死。另一方面呢,可能会被这个山寨的,不正当的竞争者给气死。
这就是链圈的生存状况。我将其总结成6个字,“不挑食”和“抱粗腿”。“不挑食”是指没有权利去挑三拣四,有什么项目你就做什么项目,活下来就很不错。在这样一种比较恶劣的生存状况的锤炼下,我们的一些链圈的公司活的很坚强,而且它们的学习能力非常的强。“抱粗腿”是指要和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或大的玩家进行合作。
币圈是不是好一点呢?我们从国内的情况看,9月4号以后。币圈的生存空间基本压缩为零了。但是看一下国际上的情况,币圈的生存空间还是蛮满大的,而且还是有再继续把这个泡泡吹大的趋势。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那我们刚才分析的链圈没有护城河的情况,在币圈为什么就没出现呢?
那么我们看到币圈实际上有这样一个激励机制或者叫打赏机制。简单的说就是打赏“工农”。这是因为,区块链生态里具有两种类型的“劳动者”也可以称之为“贡献者”。“工”就是指矿工,他们贡献的是算力。“农”就是码农,他们贡献的是智力。矿工贡献的算力产生交换价值,而码农贡献的智力产生使用价值,也就是各种类型的Dapp。Dapp跟产生虚拟货币的区块链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些应用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对接我们的现实世界,去对接我们的社会生活。也正是因为这种对接性,有“工”又有“农”的生态是可以有条件的建设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里面,它产出来的交换价值,和它产生出来的这个使用价值之间进行一种内部的循环。这种内部的循环可以完全不跟法币打交道,直接在生态里面进行。这个循环引发的后果,就是他可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经济体。
数字化的经济体有它的正面滴意义。假如说,这个数字化的经济体达到了很大的体量,跟我们现实的生活有很深的耦合。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置之不理,谁也不能简简单单就想把它给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向。严肃的币圈正在走这样的一条路。我们也看到不严肃的币圈正趁机把这个水给搅浑。既然你这个干事儿的可以通过ppt就可以拿到钱。那我不干事儿的也可以通过这个似是而非的几张纸拿钱。这说难听点就是来搅局的。这个搅局子就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不仅影响了这个严肃的币圈,其实也影响到了链圈。所以呢,我们现在都在为这样一些搅局者的出而付学费。关于区块链业态,我在这暂时就说这么多。
二、区块链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所面临的挑战大概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挑战是跟性能有关。这个性能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达成共识。而这个共识算法也成为区块链领域内最核心的技术。我们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做法,有的是引入随机性,有的优化公链的共识效率。比如说EOS缩到很少的一些节点去做共识,这样效率就可以提高很多。还有我们看到,比如说利用DAG,就是有限无环图来组织证据。这可以避免在查看过去证据的时候,去翻历史旧账的操作,而通过比较好的数据结构将其解决。
这些都是有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升性能。我们也看一些更加具有挑战性做法。比如,把输入和输出,把业务适当性的检查,业务处理本身以及业务指令的收悉确认分解开来。通过分解的方式,把关注点进行分离,然后再分而治之来进行优化。除链内的优化,我们也见到链外的优化。比如说,闪电网络,雷电网络等方式在进行。不能简单地判断说,你不用特定的堂堂正正的拜占庭的打法。就认为你这个优化不成立。
这是因为,不同的场景中能够信任的环节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不一样,确实可以把这个拜占庭共识的里的某些环节做一些适当的简化,我们应该允许这样一些做法。但是,我认为大家是应该把这些隐性的假设公开出来,大家才好判断是不是达到了这样的性能。
第二个挑战是跨链。实际上跨链是进一步的诉求。我们知道,现在都说区块链是未来的价值互联网。但是,现存的区块链互相之间的互联水平也都是很低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山头,但这些山头之间的价值转移,实际发生的总体的规模还很小,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跨链技术还很不成熟。
当然,一种情况是这些山头能容忍侧链,其实侧链是主链的附属品。主链封锁住一定数额的价值,然后让这些价值转到侧链上流通。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情况。但是,侧链还远远不是跨链,我们可以想象,可不可以有若干个主链把它们的若干侧链搜罗在一起,变成一个虚拟的整体。在进一步,就是能不能有一个链,它跟已知的一些山头之间能够进行互信以及价值转移。这个前景是很诱人的。而且,我们讲的价值互联网,互联互通是最基本的一个事情。如果不能互联互通,那就等于白说。
如果不做跨链,价值互联互通这件事就无从谈起,但是一做跨链,我们看出来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如果一个链和另一个链中间实现了跨链。好处就是价值可以传递过去了,但坏处就是说的运行中,一个链产生的问题也会传播给其他的链。无论是运行当中的异常、bug,还是分叉。
当分叉遇见跨链,在链与链之间会产生极其复杂的问题。一条链上分叉都争吵不休,如果因为你的分叉引起另一条链也要去站队,也要去分叉,也要给你去处理善后。那么其实这个跨链就会变得极其复杂。这也是我们不太主张很轻率的使用分叉。我前几天,发了一个文章就是讲这个区块链的可运维性。可运维性的诉求,不仅仅对于跨链来讲,对于一个严肃的区块链应用都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说,引入了运维方就引入了中心化,为了避免这个中心化我宁可去分叉。这个思维我觉得是有点偏颇的。
第三个挑战就是隐私与数据主权的保护。这一块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性。我今天在新智元发了一篇文章,也提到关于数据寡头的问题。数据寡头是我们生活中,出现身影越来越多的一种存在。不时的,你就被画像了。你的数据就被集中到人家那儿了。这些画像是有好的一面,就是它确实可以给你提供有针对性的,智能化的服务。但是不好的一面,就是如果这个画像相关的数据是掌握在一家手里,那么实际上它就拥有了对你隐私全面的一个图景。而这是很多个人所不希望的。
不光个人不希望,其实一些小的公司也不希望。因为数据越集中,寡头越强大。那些中小规模提供同类性质服务的公司就越没有活路。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网约车。我不具体点某个公司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网约车,其实就是把所有的数据,包括驾驶员的数据和客户的数据都汇总起来,然后利用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的调度。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汇总不是汇总到一个公司,而是汇总到一个无人运维的平台。我们的司机也好,我们的客户也好,他们的隐私可能就会得到更好的保护。进而,比如说一些小的租车公司,他们如果能够把数据放心以一种联盟的方式统一调度,但同时他们自己的数据又不离开他们的边界。那么,这样一个生态里边也就不需要一个整体调度平台,整体结算平台。那个地方是无人运维的也就不存在那么一个经济实体。如果那个经济实体是没有必要的,那么我们司机,小公司都可以解放出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即数据不离开自己的主权边界就实现智能的汇聚。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互联网行业,其实传统行业也大量的存在。比如说,一个保险公司要到各个医院去了解某种疾病的死亡率,而医院不方便给保险公司提供原始的数据,但又要跟保险公司合作。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医院的数据不出医院的边界,但是保险公司需要的计算又能够成。
在金融领域,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的征信的例子。有人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作出评价,有人需要得到别人对客户的评价,以帮助自己是否对这个客户开展服务做出相应的决策参考。那在这个时候,需要得到评价的一方就不希望任何人能看到自己具体用了哪一条评价。但我付费的时候,确实需要知道某条评价的收费标准,并按这个标准交费,如此等等。这里边有很多,背靠背,数据共享的需求。
这些需求在过去情况下,在不引入第三方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实在要做,就是很没面子的做法。比如说,大家都带着硬盘,来到指定的场地,把指定的机器重新格式化,重新装。然后把大家带来数据分享的程序,现场编译,大家的工程师现场去盯着代码。确认没有漏洞了,在现场把双方各自的数据,在这样封闭的空间实现共享的计算。在计算完成之后,大家再把自己带去的硬盘砸掉。这种共享的手段非常low的。有没有更高明的手段?区块链出来以后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区块链还不是马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除了智能合约本身作为一个工具之外,其实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密码学。有了更多的密码学,然后赋能区块链,我们才能把这样的事情给做好。从而在保护大家的数据主权,数据的边界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数据的有偿,而且是双盲的共享。
最后一个挑战是关于架构的挑战。我们大家习以为常认为区块链是底层的账本,它既解决技术上的存证和定序的问题,又解决业务上的双花和这个透支的问题。如果把所有的希望,诉求都集中到一条链上去做。这条链一定会变的无比的沉重。而且大家对不同的诉求、应用的频率,都是不一样的。此外,像联盟链对联盟的部署有特定的要求。因此,我个人认为,从底下存证定序到中间价值转移,再到上面的可运维性和隐私数据的主权保护,这些不同层面的诉求,不应该由同一条区块链上的操作来完成。
那么,这就要考虑从架构上、从协议上合适地分层的问题。通过分层,第一,可以让合适的层干合适的事情。第二,通过分层可以改变博弈结构,改变安全边界,甚至可以拿它来改变性能。具体说就是存证和定序,我们希望它做成底层的,很高效的,但既不涉及价值、也不涉及这个隐私,可以把它作为通用的服务。在尽可能广的一个范围内实现公共服务,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至于价值传递与隐私保护,我们都会在较上面的两层把这些事情做了。而上面这些层必须尊重底层存证和定序的结果。那么这是这个对于架构改变的一些思考。我们相信这样的架构,不仅可以用来优化我们的公链。而且可以用来把联盟链一些基础性的,共性的技术服务放在公链上。但不影响联盟链内部的敏感数据的安全边界。只是这些敏感数据的某些不可逆变换所形成的结果上到这个存证的公链上去。
三、常见的关于区块链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不去中心化的不是区块链。这个说法其实是很有害的。区块链的技术系统可以有纯中心化的用法,就是把区块链和开源的数据库相结合,达到商业化数据库的水准,这个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中心化的。而且各种应用里面,可以引入一些中心化的要素,甚至中心化的角色,但是这个中心化并不是彻底的中心化,它并不主宰所有事情的,实际上是一种分权的多中心。
第二个误区,不玩币的不是区块链。我认为种看法也是稍微有一点偏颇。确实,如果区块链带上一个激励可以形成一个更好的生态。因为区块链本身的技术设计就隐含了这种激励机制。但是,如果这种看法绝对化,可能也会有很多人都跟着中枪。这个也不利于区块链整个技术的发展。
第三个误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我认为说区块链是数据库的本身是有问题的,就是区块链不能当数据库用。区块链,只有追加和读,而没有写和修改。一个没有写和修改功能的不能叫做数据库,它至多是一个不可篡改的,永远增加的日志。日志是不能独立当数据库用的,日志只是数据库的一个补充。
第四个误区,区块链还没有杀手级的应用。我已经见到一个段子说,区块链没有杀手级的应用,除了比特币。智能合约没有杀手级的应用,除了发币。这个段子其实也就说明至少这在这两点上,区块链做的还是很成功的。
第五个误区,区块链的速度不行。这种看法其实也是偏颇的,因为他只看到了公链,而且只看到了以POW作为共识机制的公链。实际上,公链上的高效能共识机制,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不仅有POS,DPOS,还有PBFT,这些共识机制都不能说不快。当然要想跟场内,像交易所和大的银行清算中心比,这个也确实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速度。但是也不是完全做不到,比如我们看EOS的做法。虽然它已经丧失了原来我们印象当中区块链的一些特点。但EOS能够达到的效能绝对是不亚于交易所,也不亚于银行的清算中心。
第六个误区,一定要每个节点记所有的帐。这种看法也是不完全对的,至少可以有轻节点和重节点之分。
第七个误区,区块链一定要公开透明。其实,像Zcash,使用Zero-Knowledge Proofs就打破了一定要公开透明。不公开透明并不等于说不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理性的见证所用到的证据。只要这个证据是存在的,是有理性基础的,大家可以验证的,那么这个真正的账,无论是账户还是账目,都没有理由一定要公开透明。
(进入正式问答环节)
1、币圈是区块链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
刘乐:刚才您提到链圈和币圈的业态。那链圈的发展离得开币圈吗?或者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离得开代币吗?
白硕:我认为币圈是区块链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链圈的贡献还很有限,也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链圈要向币圈汲取营养。
2、严肃的币圈,在监管上应该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
刘乐:监管目前对ICO越来越严苛,ICO是币圈的一大特点。那未来还有机会吗?现在很多发币的带有欺诈性,如何理性看待?
白硕:我的看法是严肃的币圈,应该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这空间可以体现为把utility类型的token定义为商品众筹。这是可行的,但要项目团队做出一定的承诺。我觉得币圈可以采用。另外,证券市场里面有一种机制叫做“好人举手”。
刘乐:什么承诺?带有法律效力的吗?
白硕:项目团队完全可以借助区块链的技术进行自我约束。通过智能合约锁住自己的币,有节奏地使用。
刘乐:类似V神提出的daico这样的技术吗?
白硕:是的,我刚想说DAICO,但是类似的想法,去年我在钛媒体分享的时候就说了,早于V。
3、隐私信息如何放在区块链上?
刘乐:如何把隐私信息放在区块链上,一方面参与智能合约,一方面又能保障隐私?目前有哪些做法?
白硕:隐私需要共享,特别是背靠背共享的场景很多,有些可以用同态加密技术,比如我在新智元文章里提到的同态神经网络和同态知识图谱。有些可以设计专门的加解扰协议。
4、区块链可替AI对抗数据寡头
刘乐:在您的文章《区块链可替AI对抗数据寡头》中提到“如能够做到在数据不离开自己的主权边界的情况下产生和数据聚集情况下同等效果的智能,小公司就会有结成‘联盟化虚拟数据寡头’这个活路,个人数据也有望获得更好的保障”。去年您申请过双盲数据匹配算法的专利,以解决部分问题。不知最近有没有更多的成果来解决上述问题?
白硕:这方面我钻研得比较深,也有适应各种不同场景的数据主权保护解决方案,欢迎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前来洽谈合作。总的说,并不是算法越高大上越好。针对具体的问题应该用最合适的协议,哪怕协议里面的算法组件并不那么高大上。
5、是否可以综合比特币与以太坊的优势设计智能合约?
刘乐:比特币支持的命令功能简单但安全,以太坊支持的solidity语言功能强大但频频出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综合二者的优势,同时摒弃其劣势,使得人们可以设计出更加安全、简洁的智能合约?
白硕:这个问题涉及到价值判断,比如图灵完备对你有多重要?等等。不同的价值判断会导致不同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语言本身的表达能力只是一个方面,语言太多并不是好事。针对不同的应用范式,语言有不同的限定,相应地获取运行上的好处,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智能合约出问题,更多地是因为一些该考虑到的业务因素没有考虑到。所以,我一再主张,根据业务落地的最佳实践,定制一些智能合约模板,大家只要用现成的模板进行约束,就可以降低很多问题的发生概率。
6、区块链3.0会成长成什么样?
刘乐: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1.0,以太坊是2.0,那3.0会长成什么样?eos,亦来云可能是不?
白硕:3.0没那么快吧……我建议在性能、跨链、隐私、协议栈架构四个方面都有突破了再来谈是否3.0的问题。
7、区块链可以不同程度地引入中心化因素
刘乐:关于去中心化,各种观点并存,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意义吗?究竟能否实现完全去中心化?
白硕:这个我在刚才的分享中已经表达了我的观点:区块链可以不同程度地去中心化,可以引入中心化程度不同的角色,这都是正常的。把区块链和去中心化绑死,是在害区块链。
刘乐:我的理解,根据需要,可以引入多中心化或弱中心化。实用为原则,不必教条。
白硕:是的,尤其不要内讧。
8、公链和联盟链不是截然的
刘乐:区块链公链和联盟链各自适合哪些场景?区块链是否必须开源?联盟链和公链,哪个更有前途?
白硕:公链和联盟链不是截然的,我已经提出了一种联盟链架设在公链上的可能性。区块链必须开源。否则你的基本卖点会大打折扣。极端地说,如果不开源,你的黑盒子里面装的究竟是不是区块链都说不清楚。我认为,公链作为公共基础服务,像电信运营商般的存在,是未来可以想象的图景。架设在公链上的联盟链,可以做到私有数据私有部署,存证数据公有部署,二者互不冲突。
刘乐:刚才您提到将存证和定序做在公链底层,在其上构建智能合约和业务逻辑。这个架构设计非常精辟,采用此架构的链已经在开发过程中么?
白硕:我会力推这个进程。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要说服各个方面我们是在建设一条有益无害的公链,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9、token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
刘乐:对于一些应用,利用已有的公链来构建服务,但是已有的公链存在已经上交易所的代币,构建的服务需要使用到代币来做矿工费,可以直接拷贝公链代码来进行开发,自定义矿工费用等规则做产品开发服务吗?这样会不会存在和区块链理念相悖的做法?
白硕:这里面又涉及到平台、币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问题。我个人并不认为一种token在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性质会成为它永远要背负的性质。随着用途的改变,token的性质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一条公链原有的服务只剩下20%不到的份额,它的新服务占到80%以上的份额。新服务的性质就足以决定其token的性质。
刘乐:token的性质可以发生改变,那token是不是也可能消亡,或是被其他token兼并?
白硕:这是很正常的。
10、区块链在证券交易领域内的应用
刘乐:下一个问题。区块链在证券交易领域最可能有哪些应用?
白硕:证券领域的朋友们很关注区块链技术。按照Chinaledger2016年的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资本市场落地的顺序是场外市场-->交易后业务-->业务沙盒-->国际化业务。目前的形势是,交易后业务的落地效果最好。场外市场基本不需要引入区块链技术。业务沙盒和国际化业务还早。
刘乐:这里面没有场内市场。但场内市场是最肥的肉了。
白硕:场内市场是监管最严、对性能和可用性要求最苛刻的。我和主持人都有这方面的从业经历。我认为,场内市场最没可能。
11、应该尊重对区块链技术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刘乐:最后一个问题有点八卦。BM会离开EOS团队吗?若离开了,EOS会不会受重大影响?再假设一个情况,若中本聪一直活跃,比特币的发展跟现在是否会不同?
白硕:我尊重对区块链技术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但不赞成把他们的作用神话。这个世界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但是,的确有些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个别人手里,要珍惜这些人,从资金上、道义上给他们以支持。
刘乐:非常感谢白老师精彩的分享。由于时间关系,很多话题无法展开和更加深入。各位群友可以自由提问讨论。
白硕:我的老同学@陈榕~亦来云,坚持真理这么多年,所幸现在有了亦来云这么好的平台。对亦来云的支持者,我表示深深的敬意!
刘乐:再次感谢白老师!白老师和陈老师都是令人尊敬的技术守望者。
(正式问答环节结束后自由提问环节,白老师与群友积极互动,碰撞火花)
附录1:
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 (Prometheus Blockchain Application Union)
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理念和应用,而组合的去中心化合作联盟。
一个基于对于区块链的共同认知,而进行实验和实践的联合社群。
盗火,寓意先行、勇敢和奋进。
我们不仅仅把区块链当成一个项目,当成一种融资工具,或者竞争手段,而是认为它的广泛应用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重新塑造多项日常商务和生活的规则。
我们认为,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当下的信用体系、交易方式等重要的社会基础规则,在随着区块链的多项应用逐步执行后,将发生重要改变。
我们认为,技术的进步和领先,认知程度的领先,都不能成为使用区块链技术作恶的理由,公平和正义是保持社群秩序持久的基础。
我们认为,开放和透明,是保持社群和任何交易公平健康而活力的基础,维护和维持这个秩序,是我们社群里每个个体的责任。
我们认为,每一种权利都附带一种义务,每一个机会都附带一个使命,每一份拥有都附带一份责任。
有违反上述规则的人或机构,在社群里,其行为将被矫正,并得到相应的责罚。
联盟成员的每一个基于共识的行为,均是对这个联盟的建设和维护。
联盟成员有责任相互扶持,互为依靠,互通有无,在前行探索的路上,我们唯有紧密联系,开放共享,才能走的更好更健康。
基于以上的共识,组建盗火者多元社群,构建联盟,如果你认同,欢迎加入。
当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来临之际,让我们把各自心里逐渐燃烧的信念和热情,如火种一样汇聚一起,共同照亮,一起前行的路!
附录2:
(名单排序根据姓氏拼音顺序, 发起人名单持续更新中,最新请点链接...)
【白硕】原上交所总工,现任阡寻科技董事长,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
【蔡维德】中组部“千人计划”创新专家,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博士
【常博】优联金服创始合伙人,TCP基金会主席,NEBULA(星云)数字资产基金发起人
【陈榕】亦来云创始人,亦来云基金董事长
【陈升】世纪互联创始人,中关村区块链联盟理事长
【崔世平】澳门科技协进会会长、澳门澳中致远公司行政总裁
【邓迪】太一云董事长
【邓永强】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协会秘书长,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会长
【韩锋】亦来云联合创始人,亦来云基金会理事
【李林】火币网创始人
【李竹】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中国青年天使会会长,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协会荣誉会长
【刘小鹰】中国长远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青年天使会副会长
【吕旭军】网录科技创始人/CEO
【谭伟豪】香港天使投资脉络主席、香港权智(国际)公司董事局主席
【王利杰】PreAngel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上海帷迦母基金的管理合伙人,中国青年天使会常务理事
【王童】北软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中国青年天使会常务理事
【杨宁】乐博资本创始人,中国青年天使会创始会长、荣誉会长
【袁晔】水木清华校友基金执行董事
【余彬燕】泰有基金创始合伙人/CEO
【张敏】合力投资管理合伙人,中国青年天使会荣誉会长
【张翊钦】北软天使基金,大河资本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