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生活的那些小事

2016-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10点8分45秒

12-4   9:58

  读了汪涵的《有味》 (昨天的不快都慢慢消逝),特别喜欢他写一些生活琐碎的小事,并从中抒发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就像他书中说的“物格知致” 。我也特别喜欢写一些生活小事的随笔,不为什么就是觉得那一刻特别暖心或者有感悟想把它记录下来。

 这本书当然也让我想去描述一直在我心里的那种暖暖的情感。小时候我幻想会画画,画那种素描画,希望把我见到的暖心场景画下,比如午后醒来,阳光微熙,我坐在门前的树根上,看着老妈扫门前树叶的背影,木藤扫帚,竹编簸箕,烧焦树叶的烟漫,有种特殊的树香味,这一切都让我很安心。

 家的概念对我来说很简单,爸爸下班回来或者在村口小卖部那里小赌赢了点钱回来时总会买些好吃的熟食或者刚捕上市的小海鲜,老妈把院子收拾干净后,也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一家人老爸、老妈、志哥、标哥、咪仔,还有我家那只狗,伴着夕阳慢慢落山,微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着园桌老爸喝着小酒跟我们仨讲着村头村尾的小事以及跟我们好像不太有关系的大政事。这些画面从记事起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缓存着,想着有天我会以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提炼出来。可是画画不行,没什么先天优势,文字也不行,小时候我对文字兴趣早已被应试教育的生拉硬逼的写作方式扼杀了。只是高中时代慢慢有了写点小随笔的习惯,随心所欲地写多好。汪涵说写作的兴趣都是源于童年,我也觉得是。年少记忆在脑海里的都是很美好的,生活当然会有酸的苦的味道,但是那些物质匮乏的酸苦都被大脑自动格式化了。小时候我喜欢观察细微的小细节,比如老爸抽烟时表情,老妈吃饭时神态,志哥痴迷看球时的动作表情,标哥搞小玩意(如捏泥土,刻木雕)时的专注表情(好像他觉得自己弄好出来的东西是很厉害样子)以及奶奶讲起往事时那种悲喜交加的表情(奶奶有时候说的往事很搞笑,奶奶是个脑活动很丰富的人,想到那出就跟我讲,比如记得堂妹跟我说某天大大清早奶奶突发给小堂弟讲搞笑的往事,俩人笑声把她吵醒了)。我觉得标哥经常想东西的习惯,想到会走神这个可能遗传了奶奶的特点,上学那会儿一整个暑假感觉都是标哥在讲话,那时候他能畅所欲言的表达也只是在我面前才能毫无顾忌释放,我估计高中那会儿能在一群女孩面前逗地哈哈大笑的技能是在我面前练就的。

  我有时老爱怀旧,偶尔拿起以前陪老爸志哥一起看音乐节目的经典老歌来听,或者现在喜欢听音乐的习惯都跟小时候有关,自认为爸爸志哥两人喜欢的东西还是蛮有品位的,包括喜欢球,以至于现在我会偶尔喜欢看运动比赛时事新闻,都是那时候被家里爸爸和老哥们熏陶的。

 喜欢怀旧,不是现在不好而是现在的一切好像都跟过去有关,遗传老妈的简单的乐观心态以及什么都应该往好方面多想,再加上老爸的深谋远虑,想得远点的基因。日子就越过越好了。

 这篇小文也只是我回味以前生活小事的开始。希望大家会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