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天人合一,是物境,更是人境
这次研学旅行的主题是心"文化浸润"。西湖文化是重要课题,学习的方式则是“浸润”。若要"浸润",则需要慢慢走,望山水,抚古木,品传说,吟诗句,在观察中体验,在体现中发现,在发现中享受。浸润,要慢慢来,静静来。走马观花,像疾风阵雨式地劈里啪啦转一通,又能浸出什么润出什么呢?
天可真热。导游小颜试探着为我,围湖转一圈,是走呢,还是坐船呢?天可够热的。用脚一步一步丈量这西湖,慢慢用五官来感受这西湖,这是我们原来计划的。当然,坐在船上,马达推进,披波斩浪的,总是急匆匆了。猫在船上轻描淡写象征性地转一圈,非我等初衷。可确实太热。我只好说,那就坐船吧。孩子们闻听这个消息,莫不如释重负,欣欣然。
船行湖上,这承载着厚重人文历史文代山山水水桥桥堤堤,这帮孩子真得能知其有味其美吗?沒有相应的较丰富的识储备,我看,难哪,既便来之前孩子们在研学文化课上已读了多首诗词和名家散文。你看看孩子或茫然或焦虑或漠然的眼神,你就断定他们有人多么无聊。是啊,他们的心与这自然与这历史是常常绝缘的。这美好的东西很难在他们心底掀起波澜。他们很难与一只鸟对语,很倾听一朵花的呼吸,很难让想像插上自由的翅膀,很难投心于一首诗。当然,他们对可背默无误,阅读不丢分,但心里并不会散发出诗的芬芳来。他们多能运用比喻或拟人诗描写,但那只有形式和词藻,沒有内在的生命。沒有生命的修辞就如行走的僵尸。诗,就是诗,西湖就是西湖,与心灵无关。人行如织,热气如蒸,他们意欲逃离这苦地。到东坡馆里,不是去亲近东坡,而是因为空调送爽。
浮躁和功利,重重地打压着天然的乐趣和同情。
偶读宗白华《艺术生活与同情》一文,开篇几句颇具启发意味:
你想要了解"光"么?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你可曾同那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你可曾同那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
你想了解"春"么?你的心琴可有那蝴蝶翅的翩翩情致?你的歌曲可有那黄莺儿的千啭不穷?你的呼吸可有那玫瑰粉的一缕温馨?
既要走近,更要走进。从物我相隔,到天人合一。走自然,阅人文,皆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