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故事想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世间少些冷漠,多些关爱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565人  王宁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世间少些冷漠,多些关爱

文/王宁子

雨天,办完事乘公交回家,车上没了往日的拥挤,为了方便下车,我拽着拉手站在后门边上,看着雨点落在车窗上,慢慢汇成一条条小河。车厢里也没了往日的喧哗,唯有车轮在湿漉漉的公路上溅起的声响,象一串串音符,一路相伴。

车向前行驶了一站,看到一个手提重物的少妇上车,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皮肤黑黑的少年起身为她让座。一番推让,少妇连声感激地坐下。

一车人的目光有赞许,也有惊讶。赞许和惊讶的是少年让座的对象不是老弱病残孕,而是一个年轻少妇。按常人的思维,少妇是年轻人,也是一个正常人,没理由享受让座。少年坐在最后一排,即使让座,也应是坐在前排的人主动。这点让我想起以前等车听到的两个女人一番话。大致内容是坐车心得,只要有座位就选择后排的,免得让座,免得不堪。她们的一席话令人无奈,我情愿相信她们是因为累了,而非小心眼,而非冷漠。

也不知从何时而来的让座规律,只有坐在前排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去让座,而后排的人即使看到可以熟视无睹,可以心安理得。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看样子效应。

提起让座,想起十八年前暮春的一次经历。那时候距离预产期还有两月,我进完货提着大袋子上了21路公交,当时是中午十点多,避开了上下班的人流,车上虽不拥挤,但也满员。我提着货物吃力地上了车,一车人竟然无动于衷。作为一名孕妇,有人让座自然欢喜,自然感激。即便没人让座也没权利去指责别人,毕竟让座只是出于人道主义,而非明文规定。

那天,我站了一路,让我心寒的不是没人让座,而是我们国人的冷漠。

近年来,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有关于让座引发的事件。去年,在百度新闻上看到有一老人乘坐公交,上车后发现身边的女孩不让座,然后指责女孩,但那个女孩也不是省油的灯,几番争执后,那个老人直接坐在女孩的腿上。一时间,各种舆论铺天盖地。有指责老人为老不尊,将他喻为当年的红卫兵,有同情女孩祸从天降,并说那种老人不配让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觉得两人都有错。老人错在别人不让座,不该大动肝火,更不应有不雅的行为。女孩错在不该和老人争执,面对这样的老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给他人尊严,自己也赢得尊严。

这些年,雷锋精神之所以被世人念念不忘,是因为社会需要温暖,需要传播正能量。

社会前进的脚步,也让人们的素质逐渐提高。毕竟,世间有品行的人居多,不良现象只是个例。经常在公交车上看到,只要有老弱病残孕上车,没等司机提示,早已有人主动让座。车厢里,人们用微笑用传递着温暖,传递着真善美。

其实,衡量一个人的品质不是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上,而是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少年强则国家强。从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他良好的家教和品质,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世间少些冷漠,多些关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