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当文艺女青年成熟起来的时候——读《看见》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57人  嘎吱哥

这不是一本新书,2013年的时候就出版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般来说,这个出版社的文艺类书籍还是十分有保证的。曾经刚出的时候,我还看了柴静在广州的《看见》新书发布会视频,当时都没想着拿起来书来看看。其实是因为我对柴静一直无感,虽然早在小时候SARS肆虐的时候,她就火起来了。去年,《穹顶之下》出来之后她又火了一阵,但是觉得好像没有特别击中我内心,让我特别喜欢的那种。当然我也没看过她的节目,除了一次在本科《建筑法规》的课上,王英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期她的采访节目视频,我现在印象都还很深,应该是一期因为开发商逼迫农民搬离开发土地而造成的血案的采访。采访中她的每个问题都很犀利,短发,职业装,不停逼问那些开发商,逼问政府官员,当时大概是觉得她可能略有偏激,而我一般喜欢平和、潇洒些的。

我也忘记为啥要看这本书了,大概只是随手捡起,当时想想觉得也不至于太烂。但是开始读之后,我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男文艺青年视柴静为梦中情人了,她是配得上那么多人的喜欢的。

书共计20章,每一章都依托她的往期采访有独立谈论的小故事,但是又不完全独立,因为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是以时间为轴,对她作为记者工作的那些年进行的反省,章章节节之间能够看到她的疑惑,她的矛盾,她的挣扎,同时也有她的成长。有些人批判柴静没有足够的知识体系,所以采访终究只是采访,最终不了了之。但是柴静也只是柴静,一个曾经的普通的女文艺青年而已。她努力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用尽自己的勇气和努力去做好,就算中间有些并不完美,但是也没必要苛责,有这份自嘲和自自省,我想她终究会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所以感动我的不止是书中那些关于采访的内容,更是柴静流露出来的自己,一个女文艺青年努力实现的更好的自己。

那些被提及的采访有青少年儿童的自杀事件,有SARA,有山西的污染,有汶川地震,有药家鑫杀人事件,有去中国农村支教的外国教师卢安克等,这些事情我们不是不知道,是知道的太多了,每天的腾讯新闻、搜狐新闻,各种新闻的弹窗里报道的无非就是这几种事情,杀人抢劫事件啦,全世界的各种洪水地震啦,当然还有一类就是八卦娱乐,哪个明星结婚啦,出轨啦,恋爱啦,总而言之,那些暗黑色的事情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柴静在她的文章里,采访里做了细致的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什么驱使着当事人这样去做,并不是每件事情都与我们无关。悲剧的背后,有些是因为人性的丑恶,有些是因为社会的不完善,有些是因为国家存在的不足,拿药家鑫杀人事件来说,被杀的的那个女人是无辜的,杀人的药家鑫也并非是恶魔,他是一个被家庭教育荼毒到性格出现问题甚至疾病的孩子,而药家鑫的父母也是可怜的父母,他们的教育方法不对导致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而他们也是不自知的啊。所以,在这场悲剧里,谁错了呢?谁又没有错?你以为自己离这样的事情很远,但是大家同在一个社会,谁又说得准明天。就像书中柴静提到王小波说的:“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是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所以,这本书其实让人深思的是在我们有能力、被需要的的时候,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意识,不仅仅需要国家的规定、法律,我们自己也要有文明人的意识,传递给别人做一个文明人的意识。而文明人本身的含义,不仅仅是自由平等,它的内容更为丰富,应该是充满道德感的人,这样才能有充满道德感的社会。

最后,透露给大家,这本书会读得很快,作者文字平时易懂,故事性又较强,所以很好读。

摘抄:1、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2、白岩松有天安慰我:“人们生成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时候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3、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藏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4、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是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5、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6、胡适说:“我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7、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与涕泪交加中。

8、《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不要让自己陷于盲。

9、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

10、唯有深刻的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11、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12、如果已经理解,然后再去跟他们说一句话,跟反感而去说一句话是不一样的。”

13、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的指导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不要堕落。

读书趣事:我自己很喜欢陶渊明的读书习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有自己的专业学习,当然对于专业知识应该抱着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但是于读书这件事上,却不必像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般严苛。书中能够契合之处,自是过目不忘,心心念念。若是不甚喜欢的言谈,却也不必吹毛求疵,执意声讨。立场不同,不必强求。但于读书,跟看电影一样,不喜欢快进,除非作者写的实在看不懂,也少有弃书之举,现今看来最为狼狈的放弃之举是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平白在床头放了几个星期,真真是看不懂。(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